贛州3位女性創辦了江西省第一家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機構——慧聰兒童康復中心。堅強博大的愛心,將孩子們孤獨的一人世界變成一個無邊的大世界
三位母親一個心愿
7年前一個夏日,小蕓蕓出生在江西贛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蕓蕓給她那四世同堂的家庭帶來了無限快樂,母親溫嘉吉更是幸福地憧憬著未來。然而,蕓蕓兩歲時,溫嘉吉發現了孩子的異樣:蕓蕓從不跟其他孩子玩,對大人也沒有太多的依戀,一看電視廣告可以什么都不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當孩子被心理醫生診斷為“孤獨癥”時,溫嘉吉沒有特別的感覺,認為以后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就行了??舍t生解釋說:“孤獨癥又叫自閉癥,沒有病因,沒有藥物治療,不能治愈,惟一治療的方式就是終身干預,否則將會終身殘疾?!?/P>
終身殘疾!這對溫嘉吉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就在溫嘉吉不知所措時,她在網上認識了兩位與她有相同遭遇的媽媽:同在贛州的劉瑩和羅福香。劉瑩的孩子田田和羅福香的孩子豆豆都是在3歲左右被診斷患有孤獨癥。
2002年5月,3位母親初次見面,相同的原因讓她們淚水滂沱。此后,她們擦干淚水,成了同病相憐的好姐妹,經常在一起討論孩子的訓練問題。當時,江西還沒有一家專門的康復訓練機構,她們經常往返于贛州、北京、廣州等地,耗時耗錢。為了節約經費,她們決定把各自家里的訓練器材放到一起,在贛州租了間房開始對3個孩子進行訓練。
半年家庭式訓練收效顯著,3個孩子有了明顯的變化。一個新的想法在3位母親心中萌發:創辦一所非營利性的兒童康復訓練機構,讓更多的家庭資源共享,讓更多的孤獨癥孩子得到及時、科學的訓練。
說干就干,她們報名參加了北京等地的孤獨癥師資培訓班,閱讀了大量的孤獨癥研究書籍,并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積蓄20多萬元,購置了成套的系統訓練器材和專業教具。2003年7月,江西第一家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機構——慧聰兒童康復中心成立了!
親子之愛與博大之愛
大寶和二寶是一對來自遼寧撫順的雙胞胎兄弟,乍一看,小哥倆虎頭虎腦的,非??蓯???墒?,經過專業測試,7歲的他們只有一歲半兒童的發育水平,兄弟倆一個字都不會說,只會自顧自地玩兒。
溫嘉吉等3位母親立即給大寶、二寶制訂了科學的訓練方案,輪流對孩子進行訓練。為了讓孩子開口說話,她們每天要跟孩子進行七八個小時不間斷的語言訓練,每個詞都要說上幾十遍、上百遍,3位媽媽的嗓子不知道啞了多少回,可小哥倆就是“金口難開”。幾個月后的一天,兄弟倆上語言課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到教室看他們,大寶突然蹦出一個詞“爸爸”,二寶也跟著叫“爸爸”,孩子的爸爸頓時驚呆了。這個東北漢子忍不住熱淚滾滾:“7年了,孩子終于叫爸爸了,他們會叫我爸爸了!”在此后的訓練中,孩子的語言能力爆發出來,可以和他人交流了。
在救治孤獨癥孩子的過程中,3位母親深知,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她們與其說在救治一個孩子,不如說是在救助一個家庭。
兩歲的昊昊來自南昌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帶著昊昊剛來康復中心訓練時,情緒十分低落,常常站在窗前,迷茫地看著遠方,暗自垂淚。細心的羅福香看在眼里,主動找昊昊的母親談心,告訴她,雖然孩子有孤獨癥,但還是能感覺出父母的態度,父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昊昊母親聽了后,開朗了許多。
昊昊訓練的幾個月時間里,3位母親不僅針對孩子訓練,還教給昊昊母親一些科學的訓練方法,讓她回家后也可以繼續對孩子訓練。昊昊回到南昌后,他母親聯合其他幾個孩子的家長,也開展了家庭式訓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待社會更多關注
去年的一天,劉瑩帶著孩子田田到公園游玩,所有的游戲項目都玩遍了,孩子還是不愿意回家。眼看就要天黑了,劉瑩拽著田田坐上出租車。在車上,田田耍起性子,不停地用腳踢車上的座位。這時,出租車司機厭惡地說:“這孩子就是你們家長慣壞的!”
事后,劉瑩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救助孤獨癥孩子,最終的目標是讓孩子走向社會,融入普通人的生活,而社會上又有多少人了解孤獨癥孩子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溫嘉吉和羅福香,她們也有相同的心思:救助孤獨癥孩子,需要社會上更多人的理解和參與。
5月15日,全國助殘日。3位母親走上街頭,向社會宣傳孤獨癥知識,開展咨詢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關心孤獨癥兒童。她們堅信,只要社會上多一個人了解孤獨癥,孤獨癥兒童就多一份理解和寬容。
在3位母親的宣傳感染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孤獨癥孩子,一張無形的愛心網延伸開來:贛南師范學院100多名志愿者來到中心,與孩子們一起活動,幫助孩子做康復訓練和心理矯治;贛南慈善會發動救助活動,為孩子們購買教材教具;小天使幼稚園長期與中心開展“手牽手”互助活動,讓中心里的孩子和普通幼兒園的孩子一起游戲,享受同齡兒童的快樂,有的小朋友還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捐給中心的小朋友……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家長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