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癥的臨床特點
www.www471818.com 2005-5-29 17:00:08 來源:不詳
孤獨癥的基本臨床特征為"Kanner"三聯征。
(一)社會交往障礙社會缺陷是孤獨癥的核心,有的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表現癥狀,可拒絕別人的擁抱,對父母無依戀感,而當父母回來時也沒有愉快的表示。當感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去尋找母親的安撫和父母易于分離,有時跟隨陌生人和跟他們父母一樣,有時親人呼喚他們的名字,常常不理會,無反應,表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缺乏眼與眼的對視往往被看成是孤獨癥的特殊表現。
(二)言語發育障礙孤獨癥的語言障礙是一種質的全面損害,以此癥狀來就醫占大多數?! ?.沉默不語或較少使用語言?! ?.言語運用能力的損害,表現在不會主動與人交談,不會提出語題或維持語題,他們常是自言自語,但講什么內容,別人聽不懂;他們常有自己的小天地,以此為樂。而毫不注意周圍的環境。有的患兒還不會用代詞或代詞運用顛倒;以致他們的言語變得毫無意義或不知所云?! ?.刻板重復的言語或模仿言語?! ?.言語音調,節奏的障礙?! ?.出于自我刺激的使用言語:有時尖叫,或發出別人不能聽清或不可理解的"話",常稱"自我中心語言"?! ?.非語言性交流的損害
(三)興趣范圍狹窄以及刻極、僵硬的行為方式?! ?.對環境傾向于要求固定不變或不正常反應?! ?.不尋常的興趣和非同一般的游戲方式:表現對某些物件或活動的特殊迷戀?! ?.刻板、重復的行為和特殊的動作姿勢?! ?.對物體的非主要特性的興趣,以及特殊的接觸方式。
(四)感知常見的異常。
(五)智力和認知缺陷?! ?
張慶松
張慶松腦癱癲癇網
兒童孤獨癥的小常識 兒童孤獨癥又稱兒童自閉癥,與兒童感知、語言和思維、情感、動作以及社交等多個領域的心理活動有關,屬于發育障礙。很多國家對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進行調查,加拿大為萬分之十,美國為萬分之四,日本為萬分之七。我國尚未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從有關臨床病例的統計中發現: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比例大約為5.1左右。調查研究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兒童孤獨癥患者的父母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地位;在孿生子女中,單卵孿生子中若有1個患孤獨癥,另一個的患病率高達36%左右,而雙卵孿生子中卻沒有這種現象。這說明孤獨癥的發生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
最新醫學研究發現,兒童患者腦中鴉片素含量過多,故常出現孤獨、麻木癥狀和感情交流障礙等。到目前為止當前有多種病因學說,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兒童孤獨癥,尚未明確。
兒童孤獨癥常見以下行為特征:
?。?)與周圍人的情感交流受限,孤獨癥患兒不同程度地分不清親人或陌生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不望對方的臉,回避眼光的接觸。喜歡獨處,一人玩反而自在,缺乏同情心。
?。?)保持固定生活模式:對生活環境要求刻板,家具的移動,以至飲食起居的改變都會引起他們情緒變化,比如:發怒或恐慌,有些患兒嚴重得甚至連吃飯時坐的位置、碗和筷放在什么地方,甚至上廁所用哪個便池都不能改變。
?。?)言語障礙,兒童孤獨癥患者多言,但領會能力低,常用詞不當。發音不正,發出怪腔怪調。
?。?)孤獨癥患兒常坐不住,活動過度,以腳尖走路。他們的注意力分散,習慣東張西望,或作伸頸、裝相等怪異姿勢。
一般來說,具有以下三個基本特征,就可診斷為兒童孤獨癥:
?。?)對人普遍缺乏情感反應,嚴重影響社會性相互作用;
?。?)語詞性和非語詞性交往和想象性活動嚴重減少;
?。?)刻板、重復或儀式性行為,嚴重約束生活活動。通過治療,可減少行為癥狀、促進發育,常見的治療方法有:游戲、擁抱、家庭、藥物療法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查閱《醫學心理學》與《心理保健》。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什么病 2001年1月11日16:54:4北大精神衛生研究所楊曉玲
兒童孤獨癥是一種發生在兒童早期的全面性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有以下表現:
?。?)孤獨離群,不會與人建立正常的聯系。即是缺乏與人交往。交流的傾向,有的患兒從嬰兒時期起就表現這一特征,如從小就和父母親不親,也不喜歡要人抱,當人要抱起他時不伸手表現期待要抱起的姿勢,不主動找小孩玩,別人找他玩時表現躲避,對呼喚沒有反應,總喜歡自己單獨活動,自己玩。有的患兒雖然表現不拒絕別人,但不會與小朋友進行交往,即缺乏社會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時不是突然拍人一下,就是揪人一下或突然過去摟人一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不是為了找人聯系而只是一個動作,或者說只存在一個接觸的形式,而無接觸人的內容和目的。他們的孤獨還表現在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愿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旁若無人,周圍發生什么事似乎都與他無關,很難引起他的興趣和注意,目光經常變化,不易停留在別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另外他們的目光不注視對方甚至回避對方的目光,平時活動時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時常瞇著眼,斜視或余光等,很少正視也很少表現微笑,也從不會和人打招呼。
?。?)言語障礙十分突出。大多數患兒言語很少,嚴重的病例幾乎終生不語,會說會用的詞匯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兒會說,也常常不愿說話而寧可以手勢代替。有的會說話,但聲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語重復一些單調的話。有的患兒只會模仿別人說過的話,而不會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交談。不少患兒不會提問或回答問題,只是重復別人的問話。語言的交流上還常常表現在代詞運用的混淆顛倒,如常用“你”和“他”來代替他自己。還有不少孤獨癥兒童時常出現尖叫,這種情況有時能持續至5~6歲或更久。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復,強烈要求環境維持不變,孤獨癥兒童常常在較長時間里專注于某種或幾種游戲或活動,如著迷于旋轉鍋蓋,單調地擺放積木塊,熱衷于觀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面對通常兒童們喜歡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一些患兒天天要吃同樣的飯菜,出門要走相同的路線,排便要求一樣的便器,如有變動則大哭大鬧表現明顯的焦慮反應,不肯改變其原來形成的習慣和行為方式,難以適應新環境,多數患兒同時還表現無目的活動,活動過度,單調重復地蹦跳、拍手、揮手、奔跑旋轉,也有的甚至出現自傷自殘,如反復挖鼻孔、摳嘴、咬唇、吸吮等動作。
?。?)大多智力發育落后及不均衡。多數智力發育比同齡兒遲鈍,少數患兒智力正?;蚪咏?。但其在智力活動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議,有不少患兒的機械記憶能力很強,尤其對文字符號的記憶能力。如有位3、4歲患兒特別喜歡認字,見字就主動問念什么,并且只問一次就記住,為此他能毫不費力地流利地閱讀兒童故事書,說明他掌握不少詞匯,但當他要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則存在明顯的困難,說明他們存在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能力方面的損害。
兒童孤獨癥主要癥狀
兒童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9:1。其主要癥狀為: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后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復刻板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癥兒童智力落后,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
6、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這類行為可能與父母教育中較多使用打罵或懲罰有一定關系。
嬰兒孤獨癥會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嗎?
嬰兒孤獨癥是一種年幼時起病的精神障礙,與先天性風疹有關,常伴有癲癇。孤獨癥患兒大多智力落后,但可在音樂、記數字方面有特殊的才能。
關于嬰兒孤獨癥病因的意見目前還不統一,多數研究者認為此類行為異常是由于器質病變?;純和休^多的體格異常及腦電圖變化。
本病的表現常見有言語困難和社會交往困難。出生后2個月還不出現笑,4個月在母親擁抱之下不感快慰,不能與人有眼對眼的注視。不能與周圍人保持良好的社會交往,遇環境改變不能很好適應,多有刻板動作,智力落后占75%以上,僅1/3的病兒可勉強獨立自主,有些伴有癲癇或其他神經系統顯著異常。
本病的治療仍處于探索階段,語言訓練、行為矯正和心理指導,是較重要的治療手段,較常用藥物有氟哌啶醇、舒必利、氟苯丙胺等。
因此當家長發現小兒出生后2個月還不會笑,對周圍事物反應差,要密切觀察小兒成長情況,如不愿與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愿參加集體游戲,不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語言單調,經常說重復語言、刻板語言或自造詞句,社交活動中面部表情、身體姿勢或手勢運用不當,要高度懷疑本病,送醫院治療。同時加強語言訓練,矯正異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