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引起大腦變化而患孤獨癥和精神分裂癥
www.www471818.com 2014-6-7 8:25:54 來源:NHY資訊
	
	  經研究早期暴露于空氣污染環境中會導致大腦出現有害變化而患上孤獨癥和精神分裂癥。
	  在之前對小鼠的研究發現,因交通污染兒童孤獨癥的發病率較高。
	  雄性小鼠就像人類中男性受影響的程度比較大一樣,主要是雄性小鼠受影響。
	  男性大腦除了遭受物理傷害外,在短期記憶測試、學習能力和激情度上的表現均不佳。
	  在一系列的實驗中,科學家們把剛出生兩個星期的小鼠放在空氣污染環境中,其空氣污染環境屬于中型城市的空氣污染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過了24小時后,最后對小鼠進行檢查發現大腦炎癥有“大量”證據。
	  大腦兩側囊性腦室也擴大到正常大小的兩到三倍。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首席研究員教授Deborah Cory-Slechta說:“當我們仔細觀察心室,我們通常會看到覆蓋著沒有發育完全的白色物質。”
	  “看來炎癥損害了這些腦細胞并阻止大腦這個區域的發育,心室僅擴大到填滿空間為止就不再繼續生長發育了。
	  “我們的研究發現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空氣污染可能對患自閉癥以及其他的神經發育障礙有影響。
	  其他組的小鼠在這種環境中生活40天至270天后,也發現有同樣的缺陷,這類缺陷屬于永久性的缺陷。
	  三組小鼠的大腦神經信息的化學谷氨酸量也高了。
	  再次,認為屬于人類孤獨癥和精神分裂癥。
	  這項研究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雜志上,主要是工廠和汽車排放的超細碳顆粒。
	  這么細小的顆粒會進入到肺部深處,進入到血液中,被血液吸收。
	  去年,一項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的《精神病學》雜志上,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年,生活在高度交通污染地區,易患自閉癥的幾率高達三倍。
本文打印自中國孤獨癥支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