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0名低智孩子組成洗車店
從5月8日到昨天,是這群特殊的孩子們,走進社會的110天。也是人們真正靠近這群孩子的110天。
5月8日,杭州凱旋路上,這家“業務骨干”由10名智力障礙的孩子組成的彎灣汽車生活館正式開張。他們中,最大的24歲,最小的17歲。為了這一次的開張,他們已經準備了一年。
當初這個新聞,錢江晚報也進行了報道。
眼看著3個多月過去了,彎灣汽車生活館怎么樣?于是,我們昨天又來到了這里。110天過去,來這兒的車子,從一天幾輛車,到一天二十輛車;前來洗車的客人們,從不知道該怎么接近,到言笑晏晏。
孩子們,也從緊張害羞,便得開朗自信起來了。
孩子們的認真與熱情
感染了初次前來的洪先生
昨天下午2點出頭,洪先生騎著電瓶車經過。洪先生是頭一回來,看到這家洗車店開著門,就拐了進來。
孩子們剛送走昨天的第十位客人,此時正圍坐在大桌子邊休息,正走回來的橙橙看到了洪先生,揮了揮手,喊了聲“哥哥好”。
洪先生顯得有點意外,不過也揮手笑著回了句:“你好。”
“我去把車開過來。”和指導老師一打聽,洪先生知道了彎灣的特殊性。
瘦瘦高高的誠誠最有責任心,聽到洪先生要來洗車,就起身到了外頭等待。這一等就是十多分鐘,一直等到洪先生車子進來,誠誠才退到了一邊,繼續等待——因為身材高,誠誠負責擦車頂,這還沒輪到他出場呢。
車子一進來,孩子們都歡快地忙碌開了。昨天的當值小店長佳竣最是沉穩,手腳也最是麻利,噴水洗車已經和其他店里的熟練工沒啥區別了,洪先生看著也是連說,“他們比好多店里干得都好呢!”
孩子們干得很認真,也很開心,時不時就能聽到他們的笑聲。兩位技術師傅一直在旁邊盯著,反復來糾正孩子們的動作。
“他們比我想象中還厲害。”其中一位技術師傅丁師傅說,剛開始那會兒,孩子們有時候一個小時才能洗好一輛車,很多動作啦細節要領啦,教了就忘??蓻]想到,就在一次一次的重復指導中,孩子們的技藝不知不覺提升了許多,到現在,半個小時,就能把一輛車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凈凈了。
丁師傅指了指在車旁站得筆挺的誠誠,“開始時誠誠總低著頭,可現在,他擦車頂都不用我們看著啦,人也自信多了。”
可可拿著紙筆找洪先生記錄信息,這是怕萬一落下車墊什么的好通知車主。洪先生也被孩子們的氛圍所感染。他拍著可可的肩說道:“我來說你來寫好不好?我姓洪,你會不會寫?對對,三點水,再寫一個共……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為了這樣的一幕
徐琴和孩子們準備了好多年
彎灣的大家長,這26個智力障礙孩子的共同母親徐琴,看到這一幕也是欣慰,“其實這就是我們最初的目的,讓孩子們和社會之間打開一個窗口,讓他們贏得被認可的心情。”
為了這一天,為了這樣的一幕,徐琴和孩子們,其實已經準備好多年了。
2011年,原本經營小五金店的徐琴,正式成立的“彎灣托管中心”, 成為省內首家學費、托管費、餐費等全免的民間培育托管機構。從最初的7個孩子,到現在的26個孩子,在照顧孩子們、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生活技能的同時,徐琴最牽腸掛肚的,就是怎樣讓社會接受這些孩子們,也讓孩子們,能夠融入社會。
讓孩子們上班,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窗口。2014年,彎灣開辦了一家小書店,此后又開了一家小超市,而“第三彈”彎灣汽車生活館,工作的技術難度和體力要求都大很多,孩子們面臨的人群,也更多復雜。
“書店和小超市里,來的顧客都是小區里的住戶,特別是老人。汽車生活館就不一樣了,不同的人群都有,甚至有從蕭山、慈溪來的。”徐琴回憶道,這110天來,有的人是看了媒體報道后特意趕來,為孩子們獻一份愛心,但更多的,只是為了洗車而第一次走進來的。
圍裙上都寫著孩子的昵稱
你喊他們一聲他們會很高興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有些拘束,車主們也有些不知所措。“但大家都是好心的,好多人來了一次之后,就說以后都來這里讓孩子們洗車。有些人就在一邊看著,也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們說話,就走了老遠,買了一大堆水果給孩子們。”
漸漸地,孩子們的洗車手藝越發熟練,也越發自信開朗起來。車主們也是更加融入了。徐琴特意在每個孩子的圍裙上,描上了孩子們的昵稱。“常有老客一來,就喊著昵稱,和孩子們聊上幾句,孩子們可開心了。甚至邊上小區的阿姨,買菜路過都會來和孩子們聊聊天。”
不僅如此,洗車的營業額,都會平分給孩子們。“這是讓孩子們能夠體會到,自己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徐琴說,不僅僅是打算將彎灣汽車生活館繼續辦下去,而且還在打算再擴大一些規模,再增加一些項目,讓孩子們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期待更多愛心企業
給特殊孩子一個就業機會
讓一群特殊的孩子能過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實屬不易。
隨著彎灣的書窩、彎灣小超市、彎灣汽車生活館的陸續開張,原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群孩子,有了一技之長,能夠與人交流,甚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徐琴說,一個就業平臺的建立,就是讓孩子有了成長的機會。
這些孩子是幸運的,但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孩子,也渴望有這樣的機會。
錢報記者從杭州市殘聯教育就業部了解到,全市智力殘疾人員還有不少,因為各種原因,就業難度不小。單純依靠用人單位招募,錄用比例較低。所以目前主推輔助性就業。部分依托企業,接收一批就業者。
杭州楊凌子學校每年的畢業生,學校通過與各家企業簽訂實踐基地的方式,培訓智障青少年工作技能,幫助學生順利踏上工作崗位。據了解,學校和歐尚超市、星巴克、永和大王等簽訂了長期合作合同。
還有大家熟悉的“智慧樹”。那也是為了給智障青少年提供一個“非常真實的工作場景”,為了讓他們通過實踐,訓練合格后更順利地到用人單位去而成立的殘疾人服務社(地址在上城區水亭址,由智障青少年承擔工作任務)。這家店是2014年12月25日正式開業的。
這里售賣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咖啡、西點、手工香皂、盆栽植物、手工皮具等,給這些孩子一份簡單的工作。去年10月,紫陽街道元寶街上開出了第二家店。
而設在學校里面的一個200多平方米的“智慧樹”旗艦店,將于9月份正式營業。設有糕點廚房實踐基地、咖啡吧實踐基地、超市實踐基地,學校的學生可以去那里實習。
“給孩子們一個可靠的工作環境,還能拿到一定酬勞。我們也在想方設法地給孩子增加就業機會,并提供就業轉銜服務,以使孩子能順利就業,融入社會。智慧樹的特殊員工一般工作兩年,這兩年中孩子學習就業技能,兩年后同樣希望他們能夠到一些單位工作。而智慧樹仍舊接納新畢業生。”楊凌子學校副校長姚鄭芳說。
杭州10名低智孩子組成洗車店
從5月8日到昨天,是這群特殊的孩子們,走進社會的110天。也是人們真正靠近這群孩子的110天。
5月8日,杭州凱旋路上,這家“業務骨干”由10名智力障礙的孩子組成的彎灣汽車生活館正式開張。他們中,最大的24歲,最小的17歲。為了這一次的開張,他們已經準備了一年。
當初這個新聞,錢江晚報也進行了報道。
眼看著3個多月過去了,彎灣汽車生活館怎么樣?于是,我們昨天又來到了這里。110天過去,來這兒的車子,從一天幾輛車,到一天二十輛車;前來洗車的客人們,從不知道該怎么接近,到言笑晏晏。
孩子們,也從緊張害羞,便得開朗自信起來了。
孩子們的認真與熱情
感染了初次前來的洪先生
昨天下午2點出頭,洪先生騎著電瓶車經過。洪先生是頭一回來,看到這家洗車店開著門,就拐了進來。
孩子們剛送走昨天的第十位客人,此時正圍坐在大桌子邊休息,正走回來的橙橙看到了洪先生,揮了揮手,喊了聲“哥哥好”。
洪先生顯得有點意外,不過也揮手笑著回了句:“你好。”
“我去把車開過來。”和指導老師一打聽,洪先生知道了彎灣的特殊性。
瘦瘦高高的誠誠最有責任心,聽到洪先生要來洗車,就起身到了外頭等待。這一等就是十多分鐘,一直等到洪先生車子進來,誠誠才退到了一邊,繼續等待——因為身材高,誠誠負責擦車頂,這還沒輪到他出場呢。
車子一進來,孩子們都歡快地忙碌開了。昨天的當值小店長佳竣最是沉穩,手腳也最是麻利,噴水洗車已經和其他店里的熟練工沒啥區別了,洪先生看著也是連說,“他們比好多店里干得都好呢!”
孩子們干得很認真,也很開心,時不時就能聽到他們的笑聲。兩位技術師傅一直在旁邊盯著,反復來糾正孩子們的動作。
“他們比我想象中還厲害。”其中一位技術師傅丁師傅說,剛開始那會兒,孩子們有時候一個小時才能洗好一輛車,很多動作啦細節要領啦,教了就忘??蓻]想到,就在一次一次的重復指導中,孩子們的技藝不知不覺提升了許多,到現在,半個小時,就能把一輛車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凈凈了。
丁師傅指了指在車旁站得筆挺的誠誠,“開始時誠誠總低著頭,可現在,他擦車頂都不用我們看著啦,人也自信多了。”
可可拿著紙筆找洪先生記錄信息,這是怕萬一落下車墊什么的好通知車主。洪先生也被孩子們的氛圍所感染。他拍著可可的肩說道:“我來說你來寫好不好?我姓洪,你會不會寫?對對,三點水,再寫一個共……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為了這樣的一幕
徐琴和孩子們準備了好多年
彎灣的大家長,這26個智力障礙孩子的共同母親徐琴,看到這一幕也是欣慰,“其實這就是我們最初的目的,讓孩子們和社會之間打開一個窗口,讓他們贏得被認可的心情。”
為了這一天,為了這樣的一幕,徐琴和孩子們,其實已經準備好多年了。
2011年,原本經營小五金店的徐琴,正式成立的“彎灣托管中心”, 成為省內首家學費、托管費、餐費等全免的民間培育托管機構。從最初的7個孩子,到現在的26個孩子,在照顧孩子們、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生活技能的同時,徐琴最牽腸掛肚的,就是怎樣讓社會接受這些孩子們,也讓孩子們,能夠融入社會。
讓孩子們上班,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窗口。2014年,彎灣開辦了一家小書店,此后又開了一家小超市,而“第三彈”彎灣汽車生活館,工作的技術難度和體力要求都大很多,孩子們面臨的人群,也更多復雜。
“書店和小超市里,來的顧客都是小區里的住戶,特別是老人。汽車生活館就不一樣了,不同的人群都有,甚至有從蕭山、慈溪來的。”徐琴回憶道,這110天來,有的人是看了媒體報道后特意趕來,為孩子們獻一份愛心,但更多的,只是為了洗車而第一次走進來的。
圍裙上都寫著孩子的昵稱
你喊他們一聲他們會很高興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有些拘束,車主們也有些不知所措。“但大家都是好心的,好多人來了一次之后,就說以后都來這里讓孩子們洗車。有些人就在一邊看著,也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們說話,就走了老遠,買了一大堆水果給孩子們。”
漸漸地,孩子們的洗車手藝越發熟練,也越發自信開朗起來。車主們也是更加融入了。徐琴特意在每個孩子的圍裙上,描上了孩子們的昵稱。“常有老客一來,就喊著昵稱,和孩子們聊上幾句,孩子們可開心了。甚至邊上小區的阿姨,買菜路過都會來和孩子們聊聊天。”
不僅如此,洗車的營業額,都會平分給孩子們。“這是讓孩子們能夠體會到,自己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徐琴說,不僅僅是打算將彎灣汽車生活館繼續辦下去,而且還在打算再擴大一些規模,再增加一些項目,讓孩子們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期待更多愛心企業
給特殊孩子一個就業機會
讓一群特殊的孩子能過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實屬不易。
隨著彎灣的書窩、彎灣小超市、彎灣汽車生活館的陸續開張,原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群孩子,有了一技之長,能夠與人交流,甚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徐琴說,一個就業平臺的建立,就是讓孩子有了成長的機會。
這些孩子是幸運的,但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孩子,也渴望有這樣的機會。
錢報記者從杭州市殘聯教育就業部了解到,全市智力殘疾人員還有不少,因為各種原因,就業難度不小。單純依靠用人單位招募,錄用比例較低。所以目前主推輔助性就業。部分依托企業,接收一批就業者。
杭州楊凌子學校每年的畢業生,學校通過與各家企業簽訂實踐基地的方式,培訓智障青少年工作技能,幫助學生順利踏上工作崗位。據了解,學校和歐尚超市、星巴克、永和大王等簽訂了長期合作合同。
還有大家熟悉的“智慧樹”。那也是為了給智障青少年提供一個“非常真實的工作場景”,為了讓他們通過實踐,訓練合格后更順利地到用人單位去而成立的殘疾人服務社(地址在上城區水亭址,由智障青少年承擔工作任務)。這家店是2014年12月25日正式開業的。
這里售賣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咖啡、西點、手工香皂、盆栽植物、手工皮具等,給這些孩子一份簡單的工作。去年10月,紫陽街道元寶街上開出了第二家店。
而設在學校里面的一個200多平方米的“智慧樹”旗艦店,將于9月份正式營業。設有糕點廚房實踐基地、咖啡吧實踐基地、超市實踐基地,學校的學生可以去那里實習。
“給孩子們一個可靠的工作環境,還能拿到一定酬勞。我們也在想方設法地給孩子增加就業機會,并提供就業轉銜服務,以使孩子能順利就業,融入社會。智慧樹的特殊員工一般工作兩年,這兩年中孩子學習就業技能,兩年后同樣希望他們能夠到一些單位工作。而智慧樹仍舊接納新畢業生。”楊凌子學校副校長姚鄭芳說。

這群特殊的孩子們,走進社會的110天。也是人們真正靠近這群孩子的110天。
杭州凱旋路上,這家“業務骨干”由10名智力障礙的孩子組成的彎灣汽車生活館正式開張。他們中,最大的24歲,最小的17歲。為了這一次的開張,他們已經準備了一年。
當初這個新聞,錢江晚報也進行了報道。
眼看著3個多月過去了,彎灣汽車生活館怎么樣?于是,我們昨天又來到了這里。110天過去,來這兒的車子,從一天幾輛車,到一天二十輛車;前來洗車的客人們,從不知道該怎么接近,到言笑晏晏。
孩子們,也從緊張害羞,便得開朗自信起來了。
孩子們的認真與熱情
感染了初次前來的洪先生
昨天下午2點出頭,洪先生騎著電瓶車經過。洪先生是頭一回來,看到這家洗車店開著門,就拐了進來。
孩子們剛送走昨天的第十位客人,此時正圍坐在大桌子邊休息,正走回來的橙橙看到了洪先生,揮了揮手,喊了聲“哥哥好”。
洪先生顯得有點意外,不過也揮手笑著回了句:“你好。”
“我去把車開過來。”和指導老師一打聽,洪先生知道了彎灣的特殊性。
瘦瘦高高的誠誠最有責任心,聽到洪先生要來洗車,就起身到了外頭等待。這一等就是十多分鐘,一直等到洪先生車子進來,誠誠才退到了一邊,繼續等待——因為身材高,誠誠負責擦車頂,這還沒輪到他出場呢。
車子一進來,孩子們都歡快地忙碌開了。昨天的當值小店長佳竣最是沉穩,手腳也最是麻利,噴水洗車已經和其他店里的熟練工沒啥區別了,洪先生看著也是連說,“他們比好多店里干得都好呢!”
孩子們干得很認真,也很開心,時不時就能聽到他們的笑聲。兩位技術師傅一直在旁邊盯著,反復來糾正孩子們的動作。
“他們比我想象中還厲害。”其中一位技術師傅丁師傅說,剛開始那會兒,孩子們有時候一個小時才能洗好一輛車,很多動作啦細節要領啦,教了就忘??蓻]想到,就在一次一次的重復指導中,孩子們的技藝不知不覺提升了許多,到現在,半個小時,就能把一輛車里里外外弄得干干凈凈了。
丁師傅指了指在車旁站得筆挺的誠誠,“開始時誠誠總低著頭,可現在,他擦車頂都不用我們看著啦,人也自信多了。”
可可拿著紙筆找洪先生記錄信息,這是怕萬一落下車墊什么的好通知車主。洪先生也被孩子們的氛圍所感染。他拍著可可的肩說道:“我來說你來寫好不好?我姓洪,你會不會寫?對對,三點水,再寫一個共……沒錯沒錯,就是這樣!”
為了這樣的一幕
徐琴和孩子們準備了好多年
彎灣的大家長,這26個智力障礙孩子的共同母親徐琴,看到這一幕也是欣慰,“其實這就是我們最初的目的,讓孩子們和社會之間打開一個窗口,讓他們贏得被認可的心情。”
為了這一天,為了這樣的一幕,徐琴和孩子們,其實已經準備好多年了。
2011年,原本經營小五金店的徐琴,正式成立的“彎灣托管中心”, 成為省內首家學費、托管費、餐費等全免的民間培育托管機構。從最初的7個孩子,到現在的26個孩子,在照顧孩子們、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生活技能的同時,徐琴最牽腸掛肚的,就是怎樣讓社會接受這些孩子們,也讓孩子們,能夠融入社會。
讓孩子們上班,無疑是一個極好的窗口。2014年,彎灣開辦了一家小書店,此后又開了一家小超市,而“第三彈”彎灣汽車生活館,工作的技術難度和體力要求都大很多,孩子們面臨的人群,也更多復雜。
“書店和小超市里,來的顧客都是小區里的住戶,特別是老人。汽車生活館就不一樣了,不同的人群都有,甚至有從蕭山、慈溪來的。”徐琴回憶道,這110天來,有的人是看了媒體報道后特意趕來,為孩子們獻一份愛心,但更多的,只是為了洗車而第一次走進來的。
圍裙上都寫著孩子的昵稱
你喊他們一聲他們會很高興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有些拘束,車主們也有些不知所措。“但大家都是好心的,好多人來了一次之后,就說以后都來這里讓孩子們洗車。有些人就在一邊看著,也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們說話,就走了老遠,買了一大堆水果給孩子們。”
漸漸地,孩子們的洗車手藝越發熟練,也越發自信開朗起來。車主們也是更加融入了。徐琴特意在每個孩子的圍裙上,描上了孩子們的昵稱。“常有老客一來,就喊著昵稱,和孩子們聊上幾句,孩子們可開心了。甚至邊上小區的阿姨,買菜路過都會來和孩子們聊聊天。”
不僅如此,洗車的營業額,都會平分給孩子們。“這是讓孩子們能夠體會到,自己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徐琴說,不僅僅是打算將彎灣汽車生活館繼續辦下去,而且還在打算再擴大一些規模,再增加一些項目,讓孩子們獲得更多人的認同。
期待更多愛心企業
給特殊孩子一個就業機會
讓一群特殊的孩子能過上“朝九晚五”的生活,實屬不易。
隨著彎灣的書窩、彎灣小超市、彎灣汽車生活館的陸續開張,原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群孩子,有了一技之長,能夠與人交流,甚至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徐琴說,一個就業平臺的建立,就是讓孩子有了成長的機會。
這些孩子是幸運的,但還有很多和他們一樣的孩子,也渴望有這樣的機會。
錢報記者從杭州市殘聯教育就業部了解到,全市智力殘疾人員還有不少,因為各種原因,就業難度不小。單純依靠用人單位招募,錄用比例較低。所以目前主推輔助性就業。部分依托企業,接收一批就業者。
杭州楊凌子學校每年的畢業生,學校通過與各家企業簽訂實踐基地的方式,培訓智障青少年工作技能,幫助學生順利踏上工作崗位。據了解,學校和歐尚超市、星巴克、永和大王等簽訂了長期合作合同。
還有大家熟悉的“智慧樹”。那也是為了給智障青少年提供一個“非常真實的工作場景”,為了讓他們通過實踐,訓練合格后更順利地到用人單位去而成立的殘疾人服務社(地址在上城區水亭址,由智障青少年承擔工作任務)。這家店是2014年12月25日正式開業的。
這里售賣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咖啡、西點、手工香皂、盆栽植物、手工皮具等,給這些孩子一份簡單的工作。去年10月,紫陽街道元寶街上開出了第二家店。
而設在學校里面的一個200多平方米的“智慧樹”旗艦店,將于9月份正式營業。設有糕點廚房實踐基地、咖啡吧實踐基地、超市實踐基地,學校的學生可以去那里實習。
“給孩子們一個可靠的工作環境,還能拿到一定酬勞。我們也在想方設法地給孩子增加就業機會,并提供就業轉銜服務,以使孩子能順利就業,融入社會。智慧樹的特殊員工一般工作兩年,這兩年中孩子學習就業技能,兩年后同樣希望他們能夠到一些單位工作。而智慧樹仍舊接納新畢業生。”楊凌子學校副校長姚鄭芳說。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