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孤獨癥支援網訊】在眾多特困戶中,市民靳女士家庭屬于比較特殊的,她的兒子今年10歲了,連“媽媽”兩個字都懶得喊,卻生性好動,醫生說孩子得了難治的病,因為兒子,這個家陷入了困境。
今年44歲的靳女士家住熱河路,房子是一間十多平米的閣樓,一家人吃喝拉撒都在這里解決。記者昨天登門走訪時,靳女士剛把兒子從學校接回來,孩子瘦瘦的,大大的眼睛,一只眼睛青腫,只會好奇地看人,就是不說話。
靳女士對記者說,她家現在窮成這個樣,就因為這孩子。據她介紹,她是1994年與丈夫趙某結婚的,老趙老實本分,但性格比較內向。后來他們生了個兒子,取名帥帥(化名)。一般來講,正常小孩在八九個月時就開始牙牙學語,1歲以后就會簡單的語言了,可帥帥—年、二年也不開口,父母以為他是啞巴,多次帶他去醫院求治,醫生說這孩子不是啞巴,屬于自閉癥,只能靠耐心調理。
“直到7歲那年,孩子才張嘴說話。”靳女士說,那年夏天一個夜晚,他們正要睡覺,猛然聽到一聲“爸爸”聲音,是兒子喊的,特別小。靳女士和丈夫馬上拉開電燈,讓孩子再喊一聲,半小時后,他真的又喊了——聲“爸爸”。“那一夜,我們就像吃了興奮劑,激動得沒有合眼。”靳女士說,他們以為孩子從此就會說話’了,于是天天教他喊一聲爸爸或媽媽,對這個孩子來說,實在是費勁。
記者從有關資料了解到,對孩子進行訓練有兩種方式:一是將孩子送到特殊的訓練機構,這種方式花費較大,每月在5000元左右;或是家長到??漆t院或正規醫院的兒童精神科參加培訓,然后回家自己訓練小孩。
孩子有毛病,直接影響到家庭經濟。他們到處給兒子看病,還要送孩子去特育學校上學,靳女土自己不能工作,丈夫偏偏又下崗了,后來幾經周折才當上保安,每月工資600元。社區根據實際情況給她和孩子辦了低保手續,總共1000多元錢,除去孩子的醫療費,生活費就很緊張了。“我家現在一天只求吃飽飯,帶孩子上街,經過小吃店、麥當勞門口,我都拉著孩子匆匆而過,因為吃不起啊。”靳女士說。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