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孤獨癥愁煞媽媽》追蹤報道
孤獨癥患兒媽媽見面切磋育兒經
本報記者張玲報道2005年12月21日社區版關于陳秀(化名)(詳見《患孤獨癥愁煞媽媽》)的報道引起了顧小姐的注意。她說自己也有一個孩子有類似的情況,現在已經在一
|
孤獨癥患兒需要更多關注
日前,陳秀帶著自己4歲半的孩子與顧小姐終于見了面。顧小姐將自己教育孩子的教材和經驗悉數與陳秀交流,并且鼓勵陳秀要有信心,不要放棄。
顧小姐通過觀察,認為陳秀的孩子與人交流的情況比她的孩子4歲半時的情況還要好,但是由于孤獨癥兒童每天都要做大量的練習,因此她建議陳秀最好能請一個保姆做幫手,同時與孩子的父親就孩子的教育達成一致的認識,不要所有事情都自己包攬下來。
經過一個下午的交流,顧小姐和陳秀約定,等顧小姐的孩子期終考結束后,雙方帶著孩子到下步廟一所早期干預中心去咨詢孤獨癥兒童教育問題。
父母心態很重要
顧小姐告訴記者,她主要是想給陳秀一點信心。顧小姐的孩子在2歲時就確診為孤獨癥,當時她也是像陳秀一樣有點不知所措,到處聯系專家?,F在孩子已經在讀四年級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對他都很好。由于孩子的情況比較特殊,顧小姐與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做了很好的溝通。每周有3天,顧小姐的孩子到學校去讀書,有2天就待在家里,從教師崗位上退下來的外公在家輔導孩子的功課,實行“一對一”的教育。
“對家長來說,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所以孤獨癥兒童的父母心態很重要?!鳖櫺〗銖淖约憾嗄陙砼嘤⒆拥慕洑v中得出這點忠告,她也希望陳秀能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孤獨癥。顧小姐自身的經驗是,父母和家庭付出的努力在6歲前效果不會很明顯。顧小姐的孩子是到了六七歲時突飛猛進,才得以和一般孩子一樣坐在普通學校的教室里讀書識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