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馬里蘭科學家Curran等人近日完成的一項研究首次表明,孤獨癥(ASD)兒童的特征行為在其發熱后會有所改善,甚至有時這種改善是很明顯的。(Pediatrics 2007, 120: 1386)
該前瞻性研究共納入了30例正在發熱和發熱后的ASD患兒(年齡為2~18歲)。
結果顯示,量表中記錄的發熱者的興奮、多動、刻板行為和不當言語等異常行為,與對照者相比較少。發熱期間,患兒的嗜睡得分較高,且所有癥狀的改善都是一過性的。研究者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層分析。比較后發現,發熱對疾病較輕和較重患者行為改善的影響持續存在。
該研究提示,患者行為的改善可能不僅僅是發熱時體質虛弱對行為一般性影響。這種“發熱效應”可能提示,ASD患兒大腦中不同于正常人的管控聯絡和交流區域的存在,它能觸發或加速這些區域的信號交流。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