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報訊(記者任珊珊)今天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第一個“世界自閉癥日”。自閉癥又稱孤獨癥,自從1943年首次被報告以來,該病曾長期被視為罕見疾病,約有10%的患兒智商超常。然而,最新研究顯示,該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1/150,智力正常和超常的患兒可能明顯增加,連牛頓、比爾·蓋茨等天縱奇才也被醫學界認為是輕型自閉癥患者。據估算,我國自閉癥患者在700萬人以上,以廣東2007年常住人口估算,全省患者人數在60萬以上,其中四分之一為兒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是華南地區最早開展兒童自閉癥治療的機構,這里已接治了6000多個患兒,其中5/6是男孩。自閉癥患兒家庭面臨著沉重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對于很多家長來說,他們的孩子或許在某方面具備天才潛質,但這些,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眼下最想要的,只是聽孩子叫一聲簡單的“爸爸媽媽”。
“2002年以前,來我們中心治療的自閉癥孩子大部分在5歲左右。到了2005年,變成3至5歲的孩子居多。最近幾年,兩歲甚至一歲多的孩子也多了?!痹撝行闹魅?a href="/2009/12/21756.html" class="innerlink">鄒小兵感慨地告訴記者,過去常認為不會說話的孩子有可能是自閉癥,而現在,智力正常、超常的孩子也被發現可能是輕度的自閉癥患兒,甚至“有些孩子口齒伶俐,話很多,可他的話沒有交流意義”。
有個3歲的男孩電視新聞聽完一遍就會背誦,“但他就不會說‘媽媽帶我上街玩吧’之類的話,不能跟別人交流?!编u小兵說,這樣屬于高功能的自閉癥患兒,記憶力很好,但存在社會交流的障礙。
鄒小兵建議,自閉癥兒童可引入“專業康復+家庭訓練”的康復訓練模式,即政府對自閉癥家庭提供一定補助,讓患兒半天到專業康復機構進行康復,半天進行家庭訓練。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