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華盛頓6月2日電 美國研究發現,常用于治療兒童自閉癥的抗抑郁癥藥物西酞普蘭實際上沒有治療效果,反而可能會加劇患兒失眠等癥狀,并引發其他不良反應。
這項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共有149名患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兒童和青少年參與,他們的年齡介于5歲至
17歲之間。在3個月的試驗中,約一半患者服用西酞普蘭,其余患者服用安慰劑,結果發現兩組中癥狀有所減輕的人數都為三分之一左右。
負責這項研究的華盛頓大學教授布賴恩·金在1日出版的《兒童青少年醫學文獻》上寫道,西酞普蘭和安慰劑在治療效果上“沒有明顯區別”,試驗結果“不支持用西酞普蘭治療兒童自閉癥譜系障礙”。
這項試驗還發現,服用西酞普蘭的患者更容易出現失眠、沖動、注意力不集中和皮膚干燥發癢等不良反應。因此,研究人員建議醫生在用這種藥物治療兒童和青少年自閉癥譜系障礙時必須三思而行。
西酞普蘭在美國市場上的商品名為Celex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從未批準西酞普蘭用于治療自閉癥,但由于這種藥物能減輕焦慮癥和強迫癥,這些疾病與自閉癥有類似特征,不少醫生認為它也有可能治療自閉癥,并在臨床中使用。
Celexa生產廠家美國福里斯特制藥廠對此研究結果回應說,該公司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因此不便發表評論。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