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一本晦澀的醫學雜志第一次確認了自閉癥的存在,如今它已發展成為一種令人畏懼的大眾疾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最新的報道說,現如今自閉癥幾乎影響了1%的兒童。
在最近的幾十年間,發育障礙以及某些癌癥在兒童和成人間都呈現了激增的態勢,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原因。盡管這些疾病讓人類損失慘重,但本周四的白宮醫療保健峰會恐怕對此事仍是只字未提。
病痛已經給國民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負擔,而環境中的化學物質越來越有嫌疑,它們可能正是致病的罪魁禍首。即將在線發表在同行審閱醫學雜志《兒科新觀點》上的一篇文章,對此做出了詳盡的陳述。
文章引述說: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概念驗證研究表明,自閉癥與胎兒所經歷的環境暴露有特定關聯。文章同時還指出,環境中的許多化學物質很有可能會引起正在發育的大腦的損傷并導致神經發育的障礙。
該 文的作者菲利普·蘭德里根博士并不是信口開河之輩,他是紐約西奈山醫學院小兒科教授以及該校預防醫學系的主任。蘭德里根博士的這篇文章充滿了箴箴告誡,他 告訴我說,他越來越確信,自閉癥和其他的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正在發育中的大腦受到環境中化學物質的影響而導致的。
“關鍵在于對大腦發育的影響,”他說,“如果嬰兒在子宮中或者剛出世不久就暴露在會干擾其大腦發育的化學物質中,危害將持續終生?!?/p>
對環境中毒素的關注過去只是一個邊緣話題,但現在醫學主流卻對此拉響了警報,看起來毒理學家、內分泌學家以及腫瘤學家對此最為關注。
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是,先前所報道的自閉癥患者的增加,在多大程度上只是因為對早先被稱為智力遲鈍的病癥作了更為一般的診斷。導致自閉癥有遺傳的因素在其中(同卵雙胞胎比異卵雙胞胎更容易同時患上自閉癥),但是從遺傳的角度只能解釋大約四分之一的自閉癥病例。
越 來越多的嫌疑指向了有毒物質,已有研究發現,如果嬰兒在子宮中就暴露在一些藥物,比如薩力多胺(一種鎮靜劑)、米索前列醇(治療潰瘍的藥物)和丙戊酸(抗 驚厥藥物),的作用之下,那么大部分的孩子在出生以后都會發展成為自閉癥。懷孕的婦女如果在妊娠初期服用米索前列醇,那么她們生下的孩子中11%的人會得自閉癥。一般說來,懷孕頭三個月甚至是只懷孕幾周的胎兒似乎最容易受這些藥物的侵害。
所 以當我們在設法改進我們醫療保健水平的同時,嚴格控制我們周圍的化學物質也是很明智的做法。美國新澤西州的議員法蘭克·洛騰伯格正在起草一個急需的法規, 這個法規將會加強對有害物質實施控制。盡管法蘭克·洛騰伯格最近被診斷出癌癥,但該法規仍在加緊起草且被認為是醫療改革的一個小突破,他認為在現有的法律 下,雖然美國登記在案的化學品有8000種,但環境保護署要求進行安全測試的卻只有200種。洛騰伯格說:“現在我們的孩子已經成了實驗工具?!?/p>
一 篇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雜志上的研究報告給出了有關的線索:在妊娠婦女的尿液中,研究人員測量了一種名為鄰苯二甲酸鹽的可疑化學物的水平。結果顯示,尿 中的鄰苯二甲酸鹽(它們通常存在于香料,洗發精,化妝品和指甲油中)水平更高的婦女,她們的小孩多年后更可能表現出破壞性行為障礙。
坦白地說,讓新聞工作者來呼吁有點困難。因為資料是專業性的,不完整的甚至是相互沖突的,而且還會冒著夸大事實的風險。接種疫苗會引起自閉癥?這個理論現在已經被否定了,宣傳這種錯誤的觀點會引發恐慌,由此帶來疫苗接種率的降低或許會給美國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另一方面,水銀,鉛,煙草,石棉,當今社會還有諸如此類許許多多的健康威脅,新聞記者都無法予以及時揭露。對于公眾的健康,我們的媒體更像是一條搖尾乞憐的哈巴狗,而不是忠實的看門狗。
讓毒理學家感到擔憂的是,時下的許多美國人仍在使用塑料容器來微波食物,.因此我們需要加快研究步伐,并制定去相關的法規去保護消費者。
“很多疾病還在人群之中蔓延,只是我們不知道它們的起因,”艾倫·哥德堡說,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毒理學的教授,“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自閉癥是三個明顯的例子。環境中的化學物質很可能導致了這些疾病的病例不斷增加。
預防原則提醒我們應該留神一些私人用品,比如香水,除非它們標明不含鄰苯二甲酸鹽。另外,要盡量避免接觸那些瓶底標有3、6、7這些數字的塑料制品,這對兒童和孕婦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標有這些數字就表明它們與潛在的有害毒物相關。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