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病,家長內心自責,受人數落歧視
■培訓治療,家庭負擔沉重,夫妻關系緊張
聯合國估計,全球有3500萬自閉癥患者,其中,中國超過700萬。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表明,兒童自閉癥已占我國精神殘疾首位。據公開的數字顯示,廣東超過60萬人患有自閉癥,當中約15萬人為兒童。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介紹,自閉癥目前的發病率為1/150。廣州自閉癥患者人數大概5-6萬,診斷個案人數近1萬,兒童自閉癥個案已遠超過兒童艾滋病、糖尿病以及腫瘤個案的總和。
今年的母親節和父親節剛剛過去,比尋常父母付出多百倍、千倍的自閉癥孩子父母,卻鮮被關注。這樣的狀況,過去、現在都沒有改變過。他們除了承受孩子不幸帶來的巨大壓力外,還要背負世俗別樣的目光。廣州一個叫冬冬的自閉癥患兒,他的媽媽希望,能夠有一間溫暖的“小屋”,讓所有的自閉癥孩子家長都能在里面休憩片刻。
康復資源:公立稀缺私立昂貴
雖然廣州自閉癥患兒群體龐大,記者卻調查發現,對應的公立康復援助資源異常稀缺。目前,廣州雖然有全國第一所自閉癥學校———康納學校,但2009年開班以來,該校每年只招收24名學生。由于學位有限,前來報名的幾百名家長估計自己的孩子排隊三年都輪不到。
除此之外,有大約20來家民間私立機構,盡管培訓收費高昂和準入門檻不規范,卻成了絕大多數家長的無奈選擇?!皬?歲到7歲,光花在他身上的培訓費就已經20多萬元?!焙⒆釉趶V州私立機構接受培訓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雖公立機構培訓班的收費是幾百元一個月,但學位有限,排隊的家庭還有幾百個,為了不耽誤孩子,只能盡快選擇到貴價的私立機構。
另一個廣州自閉癥患兒亨亨,他的父母每月要為他支付近5000元的培訓費用,這對于任何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筆沉重負擔。更何況,這些家庭大多數母親為了照顧孩子,不得不放棄工作。亨亨媽媽也給晚報寫來了征文,她在文章中寫到:“我放下工作照顧孩子,養家這副擔子完全壓在我老公一人身上,生活質量大不如前。因此,很多的家庭只能放棄治療和干預,由著孩子自生自滅。家長們一直翹首以盼早日出臺援助自閉癥孩子的政策,讓孩子得到更多培訓康復的機會?!?/p>
據悉,康納學??扇菁{200人,但為何每年只招收24人?今年有沒有擴招計劃?該校校長樊越波表示,康納學校去年剛成立,學位緊張,資源少,只能首選輕中度的自閉癥孩子,希望他們盡早康復回歸普通學校上學,以騰出更多的學位讓給其他有需要的孩子。他說,不能擴大招生規模的最主要原因是師資缺乏,同時具備學科知識與自閉癥康復教育知識的專業老師實在太少。
家庭關系:有的破裂有的鞏固
在廣州北京路二橫街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棟三層小洋房,它的名字叫“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這家“為家長服務的民間組織”是一個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全國最早的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揚愛的總干事馮新女士介紹到,“服務家長”這一概念對內地而言,是一個新的概念。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知道香港、澳門及臺灣地區的殘障人士的家長服務狀況,但在十到十五年以前,當地的家長服務同樣是一片荒蕪。馮新說,事實上,當孩子被診斷為有特殊需要的時候,家長才是更需要幫助的。因為孩子不了解這一紙診斷的含義,他們不會因此而痛苦,真正痛苦的是他們的家長。因為家長在這個時候往往會從“我做錯了什么”和“因果報應”等主觀臆想上來折磨自己。
孩子的撫養、教育、出路問題;自己的人際關系調整、婚姻維護、事業發展……家長們該怎么辦?揚愛的一位社工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因為家庭的壓力過大,很多自閉癥孩子的家庭都會面臨著婚姻破裂的不幸。一位自閉癥孩子母親告訴記者,和其他的自閉癥家庭相比,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夫妻的感情因為孩子的“不一般”而變得更加穩固了,兩個人都朝著幫助孩子這一目標而去,沒有分歧,互相扶持。在揚愛家長俱樂部,這位母親也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從一些比我更困難的母親身上收獲勇氣和力量”。
還有一個父親,在夜里10點半撥通他的電話后,他說,能夠和記者說會話對他來說也是個奢侈的享受。因為孩子醒著的時候,是不會允許父親說電話的,盡管已經將99%的休息時間給了孩子,但孩子仍不能允許父母一分鐘的忽視。這位父親的女兒叫小雨,這個6歲半的女孩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樣撒嬌地叫爸爸,但她的父親卻從未想過要放棄她和她的母親。他說:“我再難,我都會想,孩子應該比我難,她肯定是不想自己這個樣子的,孩子很無奈,她需要爸爸?!?/p>
這位父親,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也需要幫助。只是,他的堅強,能持續一輩子嗎?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