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特奧日。寶山區淞南社區的居民便致電本報“暑期教育熱線”,反映小區里的一群智障青少年,正在與上海師范大學的志愿者們一起開心“過節”。瑜伽課、美食課、繪畫課、心理課、音樂課……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淞南“陽光之家”里充滿了快樂。
“下星期還來好嗎”
自2008年起,每年暑假上師大的同學都會來到淞南社區開辦“愛心學校”,服務智障人士。建工學院男生張瑾豪是這所“愛心學校”的創辦者。高中時他擔任了特奧志愿者,從此與那里的一群特殊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與他們相處,你的一點一滴付出,都會引發他們熱情的反饋與真誠的感恩。他們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卻時常讓你感受到成就感。”張瑾豪說,一次課程結束后,當志愿者們準備回家時,一位學員拉住他們的手問道:“你們下星期還來好嗎?”一雙真切的眼睛,一句誠懇的話語,讓大學生們倍感欣慰。于是,大家向學員們承諾:“你們喜歡我們的講課,那以后我們就每天都來。”聽后,學員們開心得不得了,還唱起了自編的歌曲。
“我的兒子會唱歌了”
在志愿者看來,“愛心學校”并非是一個簡單的幫助殘障人士的機構,更像是一個讓志愿者與智障人士共同成長、分享快樂的大家庭。
陽光之家的負責人說,有一次,志愿者教唱歌曲《心在一起》,他們把患有自閉癥20多年的小唐拉到了身邊,逐字逐句地教小唐唱歌。小唐的媽媽說,孩子自小患有自閉癥,除了父母跟誰都不說話。志愿者們卻不放棄,每天都堅持為小唐“開小灶”,陪他說話、教他唱歌。當歌聲從小唐嘴中斷斷續續地被唱出,小唐的媽媽熱淚盈眶,緊緊地摟住孩子,驕傲地對旁邊的人說:“我的兒子會唱歌了!”
張瑾豪說,每次到“陽光之家”都會立即涌上來一大批“粉絲”:“老師,今天你們教我們什么呀?”“老師,我有小故事要講給你們聽。”還有的學員為了能與志愿者們建立長期聯系,正努力學習上網發郵件。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