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孤獨的行走”發起人竇一欣與同行的自閉癥青年畫家抵達天安門廣場,順利完成從黑龍江徒步到京的旅程。這位北京爺們兒,被自閉癥群體親切稱呼為“竇干爹”。今年8月25日,他帶上一名自閉癥青年從中國最北端的北極村出發,希望通過行走引起各方對這一群體的關注,為貧困自閉癥群體募捐。
抵京
天安門前合張影
昨日下午2點半左右,騎著滑板的竇一欣與擅長繪畫的自閉癥患者陳萌順利滑上長安街,抵達北京后,他們有一個心愿,希望帶著裝備在天安門前合張影。
在天安門東站地鐵口,在此等待的陳萌母親迎上前,仔細看了看兒子說“比以前黑多了”,竇一欣和陳萌的頭盔、背包和運動裝上都沾滿塵土,竇一欣左腳鞋底的很大一部分甚至已被磨穿。
來到天安門廣場,竇一欣整理了一下頭盔,頭發上深深地印著三條棱線。“都是頭盔磨的”。
驚險
路遇閃電近在百米
8月25日出發,除去走訪貧困自閉癥患者家庭和宣傳活動逗留的18天,竇一欣和陳萌已行走超過2400公里。
“從北極村出發第二天,我們要穿過一座大山,可等我們爬上山頂時,突然下起暴雨”,竇一欣表示,這是他印象最深的一次遭遇。
“渾身濕透,我們都冷得瑟瑟發抖,還得往前走,最可怕的是閃電,在山頂,離云層近,能看到前面閃電擊到路面上,接著后面也吱地一聲電下來,最近時不到百米”,竇一欣描述著當時的場景。
不過,這次遭遇有驚無險,兩人很快走出這片山區。
收獲
“阿萌脾氣好多了”
此行讓竇一欣深有感觸的是身為自閉癥患者的陳萌擁有了快速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一開始,阿萌沒水洗手會有情緒,廁所變蹲位有情緒,只要遇到陌生環境,他都會帶點情緒”,竇一欣慢慢疏導,一遍一遍給阿萌講道理,兩周后,阿萌的脾氣好了很多,甚至開始克服一些困難了。
“這應該能證明戶外運動對自閉癥康復有特別好的效果。”竇一欣表示,自閉癥兒童需要早發現早康復,而戶外運動要是能運用到康復治療中,康復效果應該會更好。
揪心
很多孩子等著救助
從北極村到北京,竇一欣走訪了沿途的11個貧困自閉癥孩子。
“見了他們,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生活貧困”,在竇一欣走訪的家庭中,內蒙古籍9歲的良宇樂,4歲確診自閉癥,卻因無法承受每月2000元的康復費用而放棄治療,現在孩子每次發病,都拿著菜刀一刀一刀剁家具。
有個自閉癥孩子的母親,在得知自己患了乳腺癌,依然選擇不去醫院治療,就為省一些錢為孩子進行康復,一年半后,母親撒手西去。
哈爾濱的6歲男孩張新博家,為省錢給弟弟康復,原本成績優秀的姐姐16歲便退學,父親患有結核性胸膜炎,卻要堅持打工,奶奶腿部股骨頭壞死同樣無錢醫治,全家欠外債3萬余元。
“我現在才知道,幫助這樣一個孩子,其實是在幫助一個家庭”,竇一欣表示,這些孩子等著救助,而這些孩子背后是無數個家長無助的眼睛。
“為了這些孩子,我一定堅持走下去”,竇一欣表示,初步計劃會在北京做兩周宣傳活動,籌集一部分費用后再度啟程前往海南三亞。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