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在機構培訓,16歲前在輔讀學校享受9年義務制教育,16歲后若情況較好可參加2年職業培訓,18歲后返回家中與外界斷絕聯系,這是目前絕大多數成年自閉癥患者所經歷的過程。 “我的孩子能到哪里去? ”“我死后誰來照顧孩子? ”這些話真實反映了所有自閉癥孩子家長的心聲。
33歲自閉癥患者無奈被關家中
小學音樂老師李小姐于2005年生下兒子昊昊,昊昊三歲被確診為自閉癥。所幸,昊昊的自閉癥癥狀不是很嚴重,并順利入讀了特殊幼兒園。如今已在幼兒園上了四年學的昊昊面臨的是到附近一所輔讀學校念小學。眼前的路似乎還算順利,但李小姐的心從未有一天放下過。 “念完這9年,昊昊該怎么辦?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將來我們都離開人世了,昊昊怎么辦? ”
對7歲的昊昊來說,未來還充滿許多變數,但對33歲的自閉癥患者元元來說,這份變數幾乎已成定局。
多年前,或許不堪重負,元元的媽媽離開了這個家庭,剩下元元的父親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元元。 16歲念完輔讀學校的元元由于沒地方去,只能每天被爸爸鎖在屋子里,無所事事的他只能靠亂發脾氣亂扔東西來排解自己的情緒。為了能讓元元安靜下來,元元的爸爸和很多自閉癥家長一樣,帶著他去看了精神科方面的醫生,并配了一些藥物來控制他的情緒。
按照藥方顯示,這種精神類藥物,一天只能服用一粒,但由于元元長時間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父親只能給他增加藥量,并從一天一粒,到了一頓就是九粒。同樣,長期過量服藥而產生的副作用,使得元元的很多臟器都受到了損傷。所幸,在其他自閉癥家長的幫助下,元元的狀況被及時發現,并經過一段時間的疏導,不僅是元元自己,爸爸的心理也得到了改善。
多數家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我們不敢生病,不敢死,死了孩子怎么辦,失去了我們,孩子就等于失去了在這個世界上唯一可以聯系可以懂他們的人。”雖然這個關于“未來”的話題,記者并不愿意與這些自閉癥家長談及,但每次與他們交流到最后,這樣傷感的話語總無可避免的出現。
- 發表跟帖
![]() |
游客:匿名 2014/11/21 | 1 |
呼吁政府辦一批類似養老院的這類機構,專門供患有自閉癥之類的娃娃生活。家長不在后,可以把財產都娟給這類機構,用于平時生活的照顧等等。很有必要。 | ||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