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哈爾濱電 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兒童行為研究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授杜亞松博士認為,自閉不是孤獨癥兒童的惟一表現。
兒童孤獨癥四種表現
杜亞松介紹,孤獨癥由一位美國醫生于1943年首次提出。在臺灣和東南亞它被譯為自閉癥。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典型的兒童孤獨癥主要表現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交往障礙。孤獨癥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的對視,缺乏面部表情。對人態度冷淡,不理不睬;要走到某一目標時不顧及路中可能遇到的障礙;當自己想要某一物品或食品則會拉著父母的手前往放物品的地方,一旦拿到后則不再理人;當他害怕時也不會尋求保護。
二、語言發育障礙。部分孤獨癥患兒從來不說話,終生默默不語;一部分患兒開始講話比別人晚,所講內容比別人少。說話如鸚鵡學舌,不能主動與人交談。不會使用手勢、點頭、搖頭、面部表情等體態語來表達需要和喜怒哀樂。
三、興趣范圍狹窄、行為刻板。要求環境固定不變;堅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要一種類型的玩具,看固定時間的電視節目。
四、獨特的興趣對象?;純簩σ话銉和矚g的玩具、游戲、衣物不感興趣,而對一般兒童不喜歡的玩具或物品非常感興趣。一些孤獨癥患兒還會表現出古怪的行為,對物體的某些特性感興趣,反復觸摸某些“光滑”物體的表面,如光亮的家具、雪白的墻壁、光滑的書刊封面、質地滑軟的衣料、柔軟的皮毛制品等。 (王茜)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