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宏大的科學計劃———“人類元基因組計劃”啟動在即。國際科學界為何要實施這項計劃?科學家們將要編制怎樣一本基因“天書”?中國地區人類元基因組計劃協調人、上海交大趙立平教授昨天作了解讀。
體內菌群關乎生老病死
問:什么叫“人類元基因組”?
答:它指的是人體內共生的菌群基因組的總和,包括腸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等處菌群。
問: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后,為何還要實施“人類元基因組計劃”?
答:世界各國科學家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用了13年,花費30億美元,測定出人類自身基因有2.5萬個左右。該計劃完成后,人體基因的功能研究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熱點??茖W家曾樂觀認為,研究清楚人類2.5萬個基因的功能,將會揭開人類生老病死之謎。
但是,越來越多研究表明,人體的生理代謝和生長發育不僅受自身基因控制,有許多現象,如對疾病的易感性、藥物反應等,無法全部用人體基因的差異來解釋。這是因為,人體內生活著大量“親密的陌生者”———體內菌群,它們的組成和活動與人的生長發育、生老病死息息相關。
問:人體菌群與健康有著怎樣的關系?
答: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家圍繞人體菌群,特別是腸道菌群與健康的關系,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例如,有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可調節人體脂肪儲存活動,因而與肥胖癥密切相關;還有科學家發現,能夠產生神經毒素的梭狀芽孢桿菌在腸道內過度生長,與兒童自閉癥發生有很大聯系。
中國科學家力爭一席之地
問:我國科學家在元基因組研究方面,做了哪些比較重要的工作?
答:參與“人類元基因組計劃”,對我國生物醫學發展至關重要。我國科學家一直積極投身其中。如上海交大有關實驗室,對國際上使用較多的分析菌群組成的DNA指紋圖方法進行改進,研究出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的指紋圖方法,得到國際同行關注。國家基因組南方中心,對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菌鉤端螺旋體進行基因組測序和治療研究,有關科研成果在國際一流雜志上發表,形成了國際先進的測序技術平臺。浙江大學重點開展臨床微生態學研究,對腸道菌群在肝病發生、肝移植中的影響和作用具有獨到研究。
問:“中國人類元基因組聯盟”,將怎樣為“天書”的繪制貢獻力量?
答:我國人口眾多,不同民族、地區、生活習慣和疾病類型都會形成豐富多樣的人體菌群結構,蘊涵十分豐富的基因資源。我們將進一步擴大“中國人類元基因組聯盟”的成員,協同多方力量在元基因組測序方法和策略上進行研究,選擇具有我國特色的菌群樣品開展工作,盡快培養和鍛煉一支測序和菌群功能研究隊伍,爭取在國際人類元基因組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家長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