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是兒童的天性,但有些兒童偏偏不會玩,甚至得上診所接受治療,學習如何玩耍。
職能治療師胡嘉玲說:“兒童不會玩耍,往往顯示他們身心發育有問題。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玩耍能力指標,例如1、2歲的孩子必須懂得拋球、玩茶匙、搭方塊、模仿聽電話,較大的孩子則可以模仿較復雜的日常生活活動、發揮想像力,也會和其他人一起玩,甚至遵循一些簡單的游戲規則?!?/P>
她認為,玩樂對兒童成長益處很多,可以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創意、自信心、同情心、想像力、社交能力、平衡感、時間空間觀念、手指靈活度、邏輯思維、選擇與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她說:“如果兒童不懂得玩耍,無法通過玩耍把自己的思維搬演出來,要用文字來表達就更難了。研究顯示,很會玩的孩子,講故事的能力會比一般孩子強,也比較能夠有條理地敘述自己在學校的經歷,不會講得東一塊西一塊?!?/P>
此外,不會玩也可能是自閉癥的征兆之一。到竹腳兒童發育中心接受玩樂治療的兒童當中,有三分之二在接受進一步檢查時,被診斷為自閉兒。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