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在中國特殊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關注,有越來越多的優秀音樂治療師投身到特殊教育中來,音樂治療也廣泛運用到包括自閉癥、學習障礙、智力落后、精神或行為紊亂、行為偏差問題兒童等特殊需要人群。本文著重闡述音樂治療及其在自閉癥兒童康復中的嘗試及其對自閉癥兒童康復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音樂治療 自閉癥 康復 嘗試
隨著我國殘疾人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起來,尤其是醫教結合理念的深入,音樂治療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在特殊教育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且成為自閉癥兒童的康復一個重要形式和手段,對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
一、音樂治療
1、音樂治療的定義。
音樂治療是一門年輕的應用學科,涉及學科廣泛、應用領域龐雜、流派思想豐富,各國專家在音樂治療的領域及治療方法的不同,產生了不一致的定義。
(1)音樂治療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治療師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治療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作為治療的動力的治療關系來幫助被幫助者達到健康的目的。此定義強調:音樂治療是一個包括了各種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論的應用的科學的系統治療過程, 音樂治療運用聽、唱、器樂演奏、音樂創作、歌詞創作、即興演奏、舞蹈等等一切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形式作為手段;音樂治療過程必須包括有音樂、被治療者、和經過專門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這三個要素。
(2)音樂治療是以音樂的實用性功能為基礎按照系統的治療程序應用音樂或音樂相關體驗作為手段治療疾病或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而只要是系統的,有計劃有目的的應用音樂作為手段從而達到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的目的的治療方法和治療活動,都應屬于音樂治療的范疇。
2、音樂治療的形式
(1)被動音樂治療。被動式音樂治療就是讓自閉癥兒童聆聽事先錄制好的音樂,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因素調節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引起他們在生理、心理、認知、精神、情緒等方面的改變,使患病者的精神、神經系統得到調節,從而達到治療和康復的目的。
(2)主動音樂治療。主動音樂治療是一種由被試親自參與音樂活動。即讓自閉癥兒童直接參與游戲、演奏、表演等等音樂行為,進而達到治療與康復的目的。
二、自閉癥
1、 兒童自閉癥的定義
2、臨床表現
(1)起病年齡。兒童自閉癥起病于3歲前,其中約2/3的患兒出生后逐漸起病,約1/3的患兒經歷了1~2年正常發育后退行性起病。
(2)臨床表現。兒童自閉癥癥狀復雜,但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核心癥狀。 社會交往障礙。兒童自閉癥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他們不同程度地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嬰兒期、幼兒期、學齡期、成年期表現各異。具體表現隨年齡和疾病嚴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與同齡兒童的交往障礙最為突出。交流障礙。兒童自閉癥患兒在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礙。其中以言語交流障礙最為突出,通常是患兒就診的最主要原因。言語發育遲緩或缺、言語形式和內容異常、語調語速和節律等異常、言語運用能力受損等言語交流障礙以及不會用點頭、搖頭以及手勢、動作表達想法,與人交往時表情常缺少變化等等非言語交流障礙十分突出。 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兒童自閉癥患兒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規的方式應付日常生活。具體表現如下:興趣范圍狹窄、行為方式刻板重復、對非生命物體的特殊依戀、刻板重復的怪異行為。
三、音樂治療在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嘗試。
隨著對自閉癥及其教育的認識的提高,越老越多的家長、教師越來越關注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康復的影響,希望通過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的認知能力與語言、感知覺與動作能力、社會適應與生活自理等等方面的發展起到輔助作用。
1、 康復訓練對象
浩浩,男,1996年5月出生。順產,14個月時開始走路,4歲入幼兒園。醫學評估結果:孤獨癥兒童行為評定量表87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社會適應評估37分(工具:兒童社會適應行為評定量表,姚樹橋、龔耀先),除感覺運動基本同年齡相當外,在生活自理、時空定向、勞動技能方面都存在問題,在語言發展、經濟活動、個人取向和社會責任方面存在明顯的發展不足。兒童期孤獨癥評定量表(工具:CARS量表):38分,重度孤獨癥。語言發展滯后,注意力嚴重不集中;課堂上不聽指令,課堂上不與任何老師合作,稍有學習要求或情緒表達不暢而哭鬧。
小杰 男 1995年7月出生,醫學評估結果:孤獨癥兒童行為評定量表92分(工具:ABC量表,Krug(1978))。社會適應評估34分(工具:兒童社會適應行為評定量表,姚樹橋、龔耀先),除感覺運動外,其余方面存在明顯的發展不足。兒童期孤獨癥評定量表38分(工具:CARS量表),重度孤獨癥。多動指數評估量表12分(工具:康奈多動指數評估量表)。 認知能力弱;注意力差;課堂上總是一個人爬上爬下,跑來跑去,不愿意在任意地方行留一分鐘;既使在教室,要么晃動椅子,要么就在教室內頻繁走動、跑動;任性和沖動,不愿意與小朋友—起玩,排斥別人,搶玩具,稍不順心就扔東西 、雖然多動,但肢體協調性差。
2、治療前的準備
(1)收集醫學、教育學評估資料及課堂表現。
(2)與班級教學人員一起討論訓練計劃。確定治療的關鍵問題。針對訓練對象的身心特點和現在發展狀況等等實際情況,做具體分析研究后確定自閉癥兒童音樂治療的形式和內容等關鍵問題。設定音樂治療的目標。在分析訓練對象基本情況和治療的關鍵問題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療計劃。計劃既有一小時、一天或一星期為目標的“短期目標”,又要有一月、幾月、一年的目標“長期目標”。
2、 實施音樂治療活動。
(1)被動音樂治療。利用體感音樂診療、可視音樂診療等專業治療設備本身的音樂進行規定性的治療。治療中,根據兒童的不同需求和聽覺、視覺感知特點針對性的選取音樂,提供身體和聽覺刺激以及提高感官意識、減緩兒童的情緒緊張,制造身心融合。用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德彪西的《月光》、圣一桑的《天鵝》、海頓的《小夜曲》以及中國民族樂曲《漁舟唱晚》等,緩解兒童的精神緊張、焦慮等情緒反應。 利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比才的《卡門》序曲、蘇配的《輕騎兵》序曲,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以及中國的民族音樂《得勝令》等音樂健腦益智,促使音樂診療與智能開發結合。
(2)主動音樂診療。即興音樂游戲治療。在班級集體教學及個別音樂診療中,從即興游戲入手讓兒童從游戲中學習,學習如何抒發內心的情結,學習用身體語言等溝通媒介表達個人內心感受,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社交技巧和社會適應能力。歌謠表演。歌謠表演即表現音樂本身,也融合生活節奏、生活情趣,也激發兒童參與積極性。如《去郊游》等等歌謠表演過程中,兒童借助聆聽歌詞和旋律,在既有說唱又有跳躍,更有聲音的起伏、節奏的長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的的氛圍中表演,使 言是、動作、音樂融合在一起。舞臺表演。舞臺表演難度雖然很大,但打擊樂表演、唱歌等形式和內容的演出,促進兒童動作反應靈敏行及思維力、觀察力、想象力、分析力、記憶力和創造力等等都會得發展。
四、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康復的治療效果。
1、促進自閉癥兒童感知能力的發展。
在音樂治療中,愉悅的音樂情境可以為自閉癥兒童提供聽覺、視覺、觸覺、運動覺等多重感官經驗,滿足其感官的需求,刺激其感官的開發與統合。比如, 昊昊在筆者設計的音樂舞蹈節奏系列訓練活動中,視覺、觸覺、聽覺的參與改善了注意力和感知覺的發展。 昊昊在敲打樂器時,視覺上需要專注樂器,樂器的震動直接傳到他的雙手,而震動的聲波也通過空氣及地板間接地刺激著他的皮膚觸覺,這樣多重感官的刺激,加強了孩子對節奏的感應,從而提高其對音樂的節奏的掌握和控制。另外,筆者還安排該自閉癥孩子觀看律動操教學DV,模仿簡單的律動操,和他一起做配合性動作,使其在視、聽、動、想一連串的活動中,豐富多感官刺激,增加感知信息,擴大感知容量。通過這一系列的訓練,昊昊不但越來越喜歡音樂,還在書寫,認讀,操作訓練中都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主動配合治療訓練,使他的感知能力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促進自閉癥兒童注意力的發展。
在自閉癥兒童的注意力訓練方面,音樂的聲響直接通過大腦,不需語言直接跳入腦海,所以就能很快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小杰的注意力差,容易轉移,在音樂治療過程中,為他設計的內容緊湊而全面些,聽、唱、視、記憶等多種活動交替進行,使他耳朵要聽、眼睛要看、嘴巴要唱、還要配合各種動作,調動其各個器官都要參與音樂活動。通過治療,小杰的注意力較為集中,注意的持續時間逐漸增長,同時由于有意注意的多種感官參與,鍛煉了他注意的分配能力,使其注意范圍隨之擴大,從無意注意也逐漸向有意注意發展。
3、 促進自閉癥兒童動作技能的發展和肢體的協調。
打擊樂器是音樂治療的工具之一。小杰對玩具等實物很感興趣,卻不能恰當的使用,且動作協調能力差。筆者給小杰制定音樂治療計劃的時候,考慮這些特點,利用雙響筒、沙錘、碰鈴、鈴鼓等樂器的敲打,在聆聽節奏感強的音樂的同時,教他使用打擊樂器的方法,豐富他的感官刺激,增加其活動的意愿,讓他在有規律和特定的音樂治療情境中發展出主動式或被動式的肢體動作。通過這一項訓練,改善了小杰肌肉控制力與肢體協調性,在精細動作、粗大動作技能和身體本身的活動力方面也有較大的進步。
4、有利于自閉癥兒童的情緒、情感表達。
音樂能夠對情緒產生巨大影響,并且改變人的精神狀態。浩浩情緒波動大,情感表達能力差。在音樂治療過程中,筆者設計小組治療,把浩浩融入小組治療中。首先采用可視音樂治療儀引導兒童們進入一種非常放松的狀態,然后播放特別安排的視頻(如:學生日常學習和活動時的表現,有語言或喜、怒、哀、樂等非語言的表達),同時引導孩子們在聽和看的同時自由地聯想或回憶,鼓勵他們試著表達興奮、沮喪、快樂、生氣的情緒;另外,為兒童們設計簡單音樂劇的排練和表演,學生學習角色扮演,體驗生活和同學間的情感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二惡徒們的表情都豐富了許多,有的還懂得他人的情緒,浩浩也會觀察老師的表情,課堂上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一些不良的情緒也得到改善。
5、促進自閉癥兒童語言表達技能的發展。
言語的發展不單是聽到與聽不到的問題,還牽涉聽力辨別和聽覺理解的能力,而音樂治療與這項能力訓練存在相關性。 對于語言基礎較好的昊昊來說,此項訓練起到很大的輔助治療作用。在音樂治療活動中,筆者有意識地訓練他按節奏說話,用旋律記憶歌詞。通過歌詠和童謠的模仿學習,昊昊的語言清晰度提高了,詞匯量也增加了,表達性語言能力(包括語言表達或非語言表達)和主動性也所提高,接收性語言能力(了解對方語意之能力并接受指令)也得到了鍛煉。
6、提高自閉癥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音樂治療活動能將特殊行為合理化。小杰是個多動且不聽指令、不喜歡人多、易煩躁的孩子,因此集體活動總是無法參加,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較好,對事物較好奇,在自然的情況下(如團體的課程模式中)引導他學習互動的方式,如唱問候歌與再見歌,學習等待、分享、輪流,與他人互動,眼神的接觸等。通過長期的音樂治療后,他的情緒有所改變,能產生鮮明的情感體驗,產生積極的社會性學習行為和良好的自信心,并從他控變自控,由注重自我到注重整體活動和他人行為。
五、總結與反思
1、音樂治療學是一門新興的集音樂、醫學和心理學為一體的邊緣交叉科學。
2、以心理治療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其中包含有系統、有組織的音樂經驗和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正確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通過合理的有效的各種音樂體驗、各種專門設計音樂形式。
3、音樂治療對自閉癥兒童康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規范、科學、適合自閉癥兒童發展需要的音樂治療對消除自閉癥兒童心理障礙,協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培養想象力、發展語言能力,加強參與和融入社會活動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4、評估尚需改進。目前的嘗試中對音樂診療效果的評估量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整理和總結和規范。
5、音樂治療的原則、方法和手段仍需進一步實踐和研究。
6、音樂治療工作還需要更為專業的專業人士做技術支持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K. Bruscia 音樂治療定義 (美國)(1989)
2、 鄭玉章,陳菁菁 音樂治療的定義、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2004年第03期
3、高天 《音樂治療學導論》 2006年
4、鄧永興 主動音樂治療與自閉癥兒童的康復 現代特殊教育2010年05期
5、陳莞 中國特殊教育領域中音樂治療的發展現狀 中國特殊教育 2002年01期
6、張鴻懿 音樂治療學基礎. 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0年10月
7、樸永馨 特殊教育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
8、陳云英 自閉癥兒童教育的研究.華夏出版社 1999年6月
9、衛生部辦公廳《兒童自閉癥診療康復指南》 2010年7月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