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心理健康對子女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那么,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具備怎樣的心理素質呢?從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長的心理素質應包括以下三方面。
●穩定和健康的情緒
家長的情緒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會影響到教育子女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家長心情舒暢,情緒愉快,可以給家庭創造一個祥和歡樂的心理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感到親切愉快,樂于完成家長所交給的任務,學習也會更加專注。相反,如果家長情緒波動較大,甚至將自己在工作中不順心的事和不滿的情緒帶回到家中,把孩子當作發泄對象,就會使孩子經常處于一種緊張、恐懼和戒備狀態。作為家長,一定要善于用理智來駕馭自己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無常。
●堅強的意志
一個好家長做任何有益的事情,都應該有決心、有毅力,勇于戰勝困難,這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使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沒有辛勤的付出,就沒有成功后的喜悅。同樣,這種堅強的意志,也應該表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教好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啟蒙階段,他們模仿性強,辨別力弱,可塑性強,自制力弱,作為小學生的家長,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不斷完善性格
家長應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性格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征,但是并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堅持長期努力,也能改造不良的性格,形成自信、堅韌、果斷、有成就動機的現代人性格特征,有利于對孩子教育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父母的自信心、堅韌不拔的精神、成就感可以為孩子提供樣板。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