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孟杰今年二十二歲,是原發性自閉癥兒。雖然會哭、會叫,卻沒有語言,無法服從指令溝通困難,不懂得危險,無法了解冷、累、餓的意思,不會表達自己的感覺和要求,只有以哭、鬧方式表現他的困難,除了睡覺時間以外,整天跑來跑去,爬上跳下沒有一秒鐘是安靜的,吃飯時也是一樣東奔西跑坐不住,不懂得一口飯接著一口飯連續吃,經常是半碗飯可以吃上一個小時,仍然沒有吃完撒了一桌一地的飯粒,不停的要離開位置或是沒有意義的晃動著,所以我必須從要求孟杰坐著吃飯開始訓練起,由最基本發音「ae-ou」開始逼迫孟杰學習仿說,眼睛看著母親仿動作(如握手)建立溝通管道,每天都練習上百次以上沒有間斷,每天也要忍受孟杰因為練習時受到約束不自由,時??摁[、掙扎持續的怪異行為,雖然如此,這些困難祗是教養工作上一小部份而已。教養孟杰工作廣泛,從食、衣、住、行、育、樂、醫療、衛生都涵蓋在內,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陪他、教他、照顧他、訓練他,教養工作沒有停止的一天。何況一般孩子一次就懂得或者一天就可以建立的能力,孟杰卻要練習上千次、萬次才能學會或者好幾年才能建立起來,所以我深深覺得教養工作「沒有快捷方式、沒有偏方」,更不能偷懶、敷衍行事,祗有不斷地「教」,孩子不停的練習,隨時矯正不當行為,增強好行為,每天確實執行訓練計劃,才會看到些微成果,這些都得要無比的耐心及忍受挫折的決心才能做到
首先,我就從早期療育、醫療保健、衛生問題、社會適應與人際關系,我個人做法、經驗談起︰
一、早期療育︰我特別要感謝臺大醫院宋維村醫師以及治療師們,因為自孟杰滿三歲到臺大兒心學前療育一年時間里,讓我學到專業醫療知識與正確的方法,幫助孟杰建立有意義的發音與仿說、溝通與模仿能力,運筆使用剪刀精細動作操作練習,突破自閉兒固定行為障礙引導到正面行為的堅持,并提早在幼兒期就開始建立社會規范,一直到今天孟杰二十二歲,我仍然繼續用這些方法來幫助孟杰成長,受用不盡。
二、醫療保健︰關心孩子應從關心牙齒開始,從小訓練每天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定期治療是第一課,在這里特別要提到楊淑吟、陳時中醫師,十九年持續替孟杰看牙,讓孟杰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他們不怕麻煩,配合家長的要求,不用麻醉方式治療,給孟杰一個學習機會,忍受治療時孟杰的尖叫掙扎,讓孟杰慢慢學會聽口令配合醫師要求做出動作,放松緊張不再掙扎,一次又一次練習,原本須要兩位醫師、二位助理護士再加父母幫忙固定孟杰才能完成治療,現在祗需要一位醫師、一位助手與一般人相同方式就可以治療牙齒,每半年定期回診檢查涂氟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天上學前刷牙、睡覺前使用牙線清潔,然后再刷牙,含一分鐘漱口水再吐掉,是我與孟杰例行工作,不論居家或外出旅行,包括到國外旅游,牙線、牙刷是最重要的行李,我一直持續這些習慣與做法這些對智障兒牙齒保健是很重要的。
三、衛生問題︰智障兒不會照顧自己,我們做父母的要經常注意孩子的清潔問題,定期理發、修剪手、腳指甲,經常更換衣服保持干凈,每天最少洗頭、洗澡一次,注意孩子儀容,隨時糾正不當坐姿與站姿,隨時提醒孩子雙唇緊閉,訓練他需要時應從口袋中拿出手帕擦拭自己的顏面,保持清潔,不要給人壞的印象,如此做的話,一般人比較愿意接近我們的孩子,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機會。
四、社會適應與人際關系建立︰經常帶孩子到外面做實物練習。各式各樣環境都要去接觸、去感覺,藉以建立規范,適應未來小區生活。具體做法︰先從小區附近公園、菜市場、百貨公司教實物認知,并要求仿說物品名稱,到便利商店學習購物,練習搭乘公共汽車,到麥當勞用餐,學習在外面進食,建立規矩,這些地方比較不怕吵,孩子也比較喜歡去,尤其麥當勞食物不需等很久,孩子比較容易坐得住,能夠學會一些約束后,可以到比較正式餐廳進食,參觀博物館或到其它公共場所(例如到國父紀念館看表演),以孟杰為例,總要進進出出的好多遍以后,慢慢增長安靜坐著時間,到現在可以在視廳教室與母親一起安靜聆聽三小時演講不隨意離座,音樂會表演也是與家人安靜坐著聆聽到結束才離開座位。為什么要做這些訓練,因為父母親也需要參加社會活動,走入人群不要局限于狹隘的生活空間。為了促進孟杰的人際關系,我請許多親朋好友配合,常與孟杰握手,主動與孟杰說話,要求孟杰眼睛要注視對方(自閉癥兒童特征是說話時眼睛不看人)。參加許多社團活動,讓孟杰接近團體,適應不同義工的帶領,服從他們的聲音與指令,學習如何與人來往,有困難、有需求時懂得主動向身邊的大人請求協助。
教養孩子不但艱辛漫長,也是為人父母的義務,智障兒先天受限,無法照顧自己,如能得到良好照顧啟發,雖然進步是緩慢的,也是值得的,學習對智障兒及家長是一輩子的事,而且,愈早開始愈早建立能力、建立社會規范越好,很快的孩子就長大了,那時候父母也老了,再來訓練要求,可能就來不及了,所以應該及早就重視這些問題,盡快規劃訓練。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