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于是實施高強度智力開發:學英語、彈鋼琴、練書法,每天的學習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然而,很多家長卻不知曉,這樣過度的智力開發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尤其對10歲以下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害無益。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上海10歲以下孩子有自閉傾向和孤僻癥狀的呈上升趨勢。
昨天,在徐家匯公園舉辦的“健身、健心你我同行”咨詢現場,一些年輕媽媽焦急地向心理醫生求助:自己的孩子不愿和人說話,交談時眼睛不能和人對視,大部分時間注意力不能集中。有的家長還把孩子帶到了咨詢現場。專家在詳細了解了孩子的情況以后告訴家長,是不科學的智力開發,引發了孩子的心理偏差,造成社交功能障礙。
徐匯區一家兒童康健院收治了35名患有自閉癥和其他心理精神疾病的孩子。其中一個孩子一歲多就看書,看電視,而且時間很長,漸漸地他不愿與人交談,不肯注視對方,常常沉湎于虛幻的世界,經檢查孩子已經有精神方面的障礙。這家兒童康健院負責人說,對正常的孩子,如果父母采取不正確的教養方法,也會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比如說孤僻,不愿和人交往。如果小時候就讓孩子長時間看書學習,不接觸社會,孩子就會缺少交往的實踐,逐漸產生社交功能障礙?,F在有不少年輕人沉溺于網絡,孩提時的過度教育可能是隱患。兒童康健院在長期的訓練實踐中發現,對已有這種障礙的孩子,調整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精神衛生專家沈文龍認為,孩子的心理偏差一般來說都和教育不當有關。專家提醒,對小孩的智力開發和學習教育活動要適度,要讓孩子參加一定的社會活動,建議孩子的功課以及各種“技能培訓”每天不要超過2個小時。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