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醫學專家介紹,兒童自閉癥和憂郁癥的最初往往被大人們忽視,但兒童出現的心理疾病與家庭環境的壓抑、封閉式教育、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及某些精神刺激有關。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要讓孩子精神健康,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家庭氣氛很重要。
如果您的孩子兩歲還不會說話,不愛與小朋友玩,而且有一些較為怪異的行為,請注意孩子是否患了兒童自閉癥。自閉癥主要表現為交往障礙、語言障礙、刻板行為(如轉圈、撕紙、按開關等)。
目前治療自閉癥沒有特效藥物,主要采用教育和訓練的方法,使自閉癥兒童的預后有顯著的改善,年齡越小,改善的程度越高。因此,有關專家指出兒童自閉癥應及早發現和治療。
如果孩子患有自閉癥,父母要接受孩子患自閉癥的事實,克服心理不平衡狀態,并妥善處理孩子的教育與自己工作、生活的關系。準備一本孩子發育行為或治療教育觀察記錄本,和醫生建立長期的咨詢合作關系。
在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干預的情況下,自閉癥會是一種終生殘障,這對患者本人、家庭成員所造成的痛苦,是無法用語言或數字來描述的。因此,家長一定要掌握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患病的特征:
1.在集體活動中,孩子回避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目光,在與人交談時,一般不看對方的臉,而是看著別處。
2.對父母或其他親人不產生依戀,很容易與他們分離。
3.缺乏與其他孩子一起的興趣和愿望,不主動與小朋友一起游戲。
4.孤獨癥患兒的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有明顯問題。孩子不會主動用語言表達他們的要求。
5.說話的語調、語速、節律也存在異常,有的病兒到5歲時還緘默不語。
6.常常出現一些刻板的動作,如反復玩弄手指等。
7.有些孩子有嚴重的自傷行為。如用拳頭打自己的臉或頭,或拔頭發,咬手,用頭撞墻、撞地板等。
值得注意的是,孤獨癥兒童40%~60%的智商低于50,但也有的患兒有著不同尋常的特殊能力,如機械記憶、計算、繪畫及音樂等方面的才能。
一旦孩子患有自閉癥,家長應采用以下教育和訓練方法幫助孩子康復。
首先,家人應有心理準備,去迎臨這個不同于平常人的自閉兒,讓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癥不是父母所造成的,需要家人共同面對問題。
其次,采用生動靈活的教育方法。自閉兒在抽象理解和彈性運用上的能力有些困難,在教導的過程中,要盡量透過實物的操作來幫助他們理解與學習,同時把要教的事物應用到與人的互動關系上,加強其語言、人際關系及相關技巧的學習。
第三,耐心地反復練習。對于孩子不會的技巧與行為,可以花費時間有耐心地養成,反復地練習,來幫助孩子學習。
第四,采用多樣化的生活安排,豐富患兒的思想意識。自閉兒的矯治,不一定只限于家中與教室來教他。例如,對于會走固定路線的孩子,可以常換不同的路線回家,讓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決同一件事情。
讓孩子心里充滿陽光
兒童憂郁癥的發病期多在兩歲前后,一般認為與家庭環境的壓抑、封閉式教育、父母離異、過早的精神壓力有關。其主要表現為精神呆滯、孤獨無言、疑慮重重、生活不能自持等。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應該采取預防為主的措施,注意觀察和引導,使孩子自然合群,健康成長,而一旦發現苗頭不對,應及時找有關專家診治。
對早期憂郁癥的治療,只要病因清楚,對癥下藥,一般效果都比較好。那么,如何預防憂郁癥呢?
1.要創造歡愉的家庭氣氛。
幼兒時期的生活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父母間親密和諧、互敬互愛,就會使孩子感到溫馨和愉悅,心情亦隨之開朗。如果父母不和,整日吵鬧不休,孩子的心理上就會產生壓力和恐懼,影響身心健康。
2.要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
兒童的興趣是多種多樣的,聽故事、做游戲、唱歌跳舞等等。父母要注意觀察和揣摩孩子的心理,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并盡可能地參與其中,和其他孩子們一塊兒玩耍。玩兒是兒童的天性,要順其自然,不要對孩子提出過早過高的要求。切記:童年的快樂比什么都重要。
3.多結交小朋友。
對兒童來說,交朋友是一件快活自在的開心事,能聯絡感情,增加見識,提高應變和活動能力,有助于身心健康發展。如果讓孩子離群索居,深入簡出,久而久之則容易產生逆反情緒,導致性格孤僻。
4.新鮮環境的刺激。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們個個都是冒險家,他們的感官需要新鮮事物的刺激。動物園的熊貓、老虎,鄉間的樹林小溪,節日的花燈焰火,這些大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對孩子卻有一種奇異的吸引力。因此,節假日的時候,應該經常帶孩子外出走走,讓他們走進大自然,開闊眼界,這對陶冶孩子的情操大有好處。
5.父母的榜樣力量和正確引導。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力量和智慧的化身。因此,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堅強、從容和自信,切不可經常唉聲嘆氣、怨天尤人。當孩子膽怯和失望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幫助,鼓勵孩子,使他們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