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是在2歲半時被醫院診斷為“自閉癥的”。當醫生告訴我孩子將來生活都無法自理時,我感覺到全世界都變黑暗了??粗恋男∧樀?、閃爍的大眼睛。。。。。。對于未來,無法想像。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先生寢食難安,一邊在醫院接受“感覺統合”的治療,一邊在互聯網上尋找能幫助孩子的醫院或機構。在“感覺統合”訓練完全無效之后,我們帶孩子到了一家做“行為訓練”的機構接受訓練。過了幾個月,兒子開始說第一個字,但是高興不了多久,我發現“行為訓練”開始起不到任何作用。兒子還是不看人、注意力不集中、到處亂跑,嘴里喃喃自語,經常打爛東西,沒有任何規矩。雖然我此時已經辭職在家帶孩子,也用盡了心思教他,但是他的進步始終非常緩慢,我曾經用了一年才教會了他學習“紅色”。我常常想,難道兒子這一輩子就只能這樣了嗎?
猶記得第一次帶兒子見到劉弘白博士的情景。在一個咖啡廳里,博士彎下腰去和他打招呼,兒子一把抓過博士的眼鏡,就一溜得跑開,動作之快幾乎無人能比,看上去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自閉癥患兒。
至今兒子已經在劉氏訓練一年半的時間,似乎象換了一個人,經過學習能力“視、聽、動”的專業訓練??瓷先ヒ呀浵笠粋€正常小朋友,能夠正常生活自理以外,可以學習拼音、漢字和簡單數學,還可以單獨去小店買自己愛吃的東西。除了語言理解與個別行為之外,幾乎無法看出他是一個曾經被診斷為“自閉癥”的孩子。甚至于包括專業老師也無法看出來。記得那次我們去一個展覽會,兒子頑皮的行為引起一個幼兒園老外老師的關注。先生不好意思,去和她打招呼,告訴她我的孩子是一個自閉癥兒童。那個老外居然說,憑她四十年的教育經驗,也曾看到過“自閉癥”,但是這個孩子不可能是,只不過是家教不夠好吧。
看到兒子現在的表現,作為家長心里充滿了信心。相信他在劉氏專業的教育之下,一定能做到最好。在此,感謝劉弘白博士創設的“視、聽、動”教學法,為這些特殊兒童帶來了福音。(齊齊是奇翔創辦人陳老師的孩子)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