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孤獨癥兒童家長的代表,我有幸參加了第四屆家長與專業人士交流會,會程雖然短暫,但安排得緊湊、銜接而又實效。除了認真傾聽各位專家的講座,我利用一些間隙時間與各地家長、教育訓練機構專業人士交流育兒心得,向他們請教一些陳舊的育兒觀念,在此我愿意與大家分享個人的一點感受。
第一, 特殊教育的理念應更新。許多教育專家都指出,教育特殊孩子就以生存本領為核心,一個人可以無親無故,但他不可能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工作生活的群體環境,否則他不可能在社會立足,所以我們的孩子首先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行為規范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其次才上升到學習文化知識,掌握勞動技能的層次。
第二, 我們給予孩子的應該是孩子最想要的。我們特殊孩子的情緒本來就不穩定,作為家長不應根據自已的意愿強迫孩子學習和做事情,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從孩子的興趣入手正確引導,才會使孩子進步。
第三, 讓孩子學會愛父母、愛別人。因為我們的孩子是弱者,所以得到的關愛特別多,而對孩子的要求特別少。比如在家里,最好吃的菜給孩子,最大的蘋果是孩子的。殊不知道,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會變得不懂謙讓,以自我為中心,成為瞬息萬變、自私自利的人。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他怎么會去愛別人,怎么會去關注、關心需要幫助的人?他又怎么能繼續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幫助呢?心理專家說:象“孔融讓梨”這種弘揚中華美德的故事永遠都不會過時。
第四, 家長應擁有自已的時間和空間舒緩壓力,調節情緒。因為孩子占去了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孩子,我們社交圈子也沒有了,朋友來往也少了,興趣、愛好都改變了,特別是辭職在家教育孩子的家長,眼里除了孩子還是孩子。如果我們長期處在這種高度緊張壓抑的狀態下,身體肯定會跨,心理也會扭曲,而沒有好的身體又怎么照顧我們的孩子呢?曾有家長無奈地說我們不能生病,更不能死,因為孩子需要我們。為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使生活更加精彩,有些地方的家長,經常會舉辦一些純媽媽們的聚會。比如抽出一天時間把孩子托付給其它家人,媽媽們則相約去逛逛街,喝喝茶,健健身,或到郊外旅游,放飛心情,拋去煩惱,這樣得到了適當的調整,能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充沛的精力去撫育孩子。
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很重要。在本屆交流會中,深圳家長資源中心家長們的樂觀、開朗、機智、幽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震動了我們沉寂的心靈,也激發了我們的熱情。誠然,困為有了特殊的孩子,我們是不幸的,精神壓力、經濟壓力使我們負擔沉重,然而又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孩子我們是幸運的,是孩子讓我們結識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磨練了我們的意志,也培養了一顆博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對末來有了更美的向往和憧憬的心。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家長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