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暑假開始,自治區人民醫院認知睡眠中心就診的心理、精神疾病患兒比平時增加了幾倍,其中包括多名從廣州等城市輾轉至邕尋醫的孤獨癥兒童。記者日前就孤獨癥早期發現和診斷采訪了相關專家,進一步解讀可致兒童致殘的可怕病種。
7月28日,在自治區人民醫院認知睡眠中心,正在診室就診的毛毛(化名)反復不停的按動各種開關,遙控器、電源、電器幾乎所有機械開關無一遺漏,無論身旁的媽媽和醫生怎么說怎么喊,毛毛始終自顧不暇地擺弄著開關。
毛毛這種不聽使喚的毛病2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癥,如今已經4歲8個月的毛毛也只會說兩個字語言,如“不要”、“不坐”。媽媽曾為此帶著兒子四處求治,今年暑假母子來到了南寧,希望病情能獲得改善。
“孤獨癥患兒就像天上的一顆顆小星星,雖然閃耀但絕對孤獨?!?自治區人民醫院認知睡眠中心吳歆副主任醫師介紹,孤獨癥兒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眼睛不對視,他們會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沒有語言、行為奇怪、興趣狹窄。100個孤獨癥兒童會有100種不同表現。和毛毛癡迷開關一樣,電梯、車輪、電視屏幕等任何你意想不到的東西都有可能是他們癡迷的對象,極少數的孩子存在特異功能,如超強的記憶力、看事物過目不忘。正是這些古怪的行為和語言讓他們顯得與眾不同,被冠以 “怪胎”稱謂。
孤獨癥兒童因為沒有交流,完全與外界隔絕,多數都智商較低。調查顯示,孤獨癥已成為兒童精神致殘的最大病種。因為缺乏早期干預康復治療,毛毛目前也面臨語言發育障礙,而相當一部分兒童的障礙會持續到成年,生活無法自理。吳歆指出,孤獨癥目前無法治愈,甚至需要終生治療。針對毛毛提供的聽覺統合治療只是輔助手段,真正的康復之路還得依靠社會或公辦康復訓練機構。
吳歆表示,孤獨癥至今病因成謎,最關鍵的治療年齡是3歲前,康復的手段主要是早期干預,越早干預效果越好。吳歆還提醒,在實際接觸到的病例中,部分媽媽處于保護孩子的本能,即便發現孩子有孤獨癥表現,也不愿意承認,甚至10幾歲才就診,完全錯過了治療機會。因此,家長們要注意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還有行為習慣,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不要因保護孩子而諱疾忌醫,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這將危害孩子終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