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間紛繁的一切似乎與他們毫不相干,哪怕是父母至親也會被他們冷落。他們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漂亮,但是卻始終無法與現實的世界交集。“星星的孩子”成為人們對自閉癥患兒的注解。本周六是世界自閉癥日,為了引起全社會對這些特殊孩子的關注 ,記者嘗試走進他們封閉的內心世界……
一句“叔叔”叫得不容易
3月29日、30日兩天的時間里,記者來到青島市自閉癥兒童康復定點機構——金色兒童康復中心采訪,這里有20多名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的自閉癥兒童。剛來到這里,記者跟孩子們一一打招呼問候,不過對于記者的“熱情”,孩子們多是“視而不見”。不過過了半天多時間,有的孩子開始露出了笑容,偶爾的一句“叔叔”更是讓人感動不已。據了解,這里的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后,病情比來之前有了明顯的改善。
老師的孩子也是自閉兒
每天一大早,這些孩子就被家長送到康復訓練中心。根據孩子們的病情及身體情況,老師們為他們每人制定康復訓練方案。拍籃球、攀爬、跳躍還有一些精細訓練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
“我的女兒是被醫生‘判死刑’了的,但是我始終沒有放棄對她的治療。”金色兒童康復中心的林老師對記者說。她的女兒小琳在3歲的時候被醫生確診為自閉癥加智力低下,當時醫生都跟她說這個孩子幾乎沒什么希望,讓她做好心理準備。然而她始終沒有放棄,經過13年的訓練,現在女兒不但有了語言表達能力,還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等,這她感到無比的欣慰。
與天才只有一步之遙
“2010年10月22日是星期五。”在這里進行了8年康復訓練的小杰(化名)有著超常的計算能力,記者在教室內照著日歷表隨便說出某天的日期,他就能很快答出是星期幾。記者連續對他提問了5次,每次都是準確無誤。對于他為什么能對日期算得這么準,大家都感覺非常神奇,包括他的母親和老師都無法解釋這個問題。他的母親王女士告訴記者,自從發現了他的這個能力以后,家中就再也沒有買過日歷表,不知道周幾就直接問他。
而自閉癥患兒港港(化名)則有藝術上的天賦。記者在他位于四方區的家中看到不少鉛筆素描作品。由于患自閉癥孩子的肢體協調能力差,很難想象這樣一幅幅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的素描畫作是出于他的筆下。據他母親介紹,經過前期的康復訓練,港港很好地鍛煉了肢體協調能力,而他繪畫的天分也讓不少業內人士看好。
康復課堂只是第一步
“來,明明,親老師一口”!在訓練室內,6歲的明明(化名)剛剛進行完運動功能康復訓練,小任老師就將他抱在懷中,撒嬌的他給了老師一個吻。幾個月前,他剛來到這里的時候天天大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老師成了他的好朋友。
明明的父親楊先生告訴記者,自己這個孩子格外讓人頭疼,他根本不跟別人說話,并且每天晚上只睡上半夜,凌晨1時到5時就會起來鬧騰不讓大人睡覺,無奈之下自己只好將他送到了這里?,F在進行了幾個月的訓練,就能夠看到孩子臉上更多的笑容,而對于老師的話是“絕對服從”,作為父親他都有些“吃醋”。
不少家長告訴記者,雖然孩子在這里會有不少的收獲,但進入康復機構訓練只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步,而他們需要面對的,還有未來人生中很長很長的一段路……
記者從青島市殘聯了解到,目前本市有自閉癥定點康復機構8個,在定點機構接受康復訓練的青島市12區市戶籍的1~9歲兒童,市財政都會每人每月給予補貼700元,此項優惠政策在全省屬唯一,補貼金額在全國也走在前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