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天,媽媽帶著女兒上學
作為特殊兒童的媽媽,孩子每走一步都離不開她的攙扶
多么期待有一天孩子能獨立邁步,而她會在心里默念:寶貝加油
核心提示“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孩子入學,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書中這樣寫道。
昨天,全省小學開學第一天。你是否也站在學校門口,看著他(她)瘦小的背影在校園里漸行漸遠,心里默念:寶貝加油……
她計劃陪兒子上學三個月,然后慢慢退出
一夜無眠!這種狀態,對于許凌(化名)來說,并不少見。
看了下時間,終于熬到早上6點,許凌麻利地起床,做飯,檢查兒子書包,隨后叫醒兒子和丈夫吃飯。
昨天,是兒子幫幫(化名)踏上求學之路的第一天,許凌一直祈禱,兒子能順利地度過這一天。
幫幫八歲半,是一個孤獨癥孩子。許凌十分清楚,兒子能走進校園,這一路走得如此辛苦。
6年前,當幫幫兩歲半時,許凌拿到了兒子孤獨癥“判決書”,那一刻,許凌幾近崩潰,徹夜難眠。所幸的是,一番掙扎后,許凌從陰影中走了出來,辭去工作,開始全職帶兒子,去醫院,奔康復中心,為的只是兒子能向正常孩子靠近一步。
“拿到小學通知書那一天,我大哭了一場。”許凌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從那天起,她每天都要帶兒子到鄭東新區這所小學轉一圈,摸摸教室的門,看看操場,逐步讓兒子熟悉學校的環境。
但她依然不放心,9月1日,小學生報到會上,許凌給班主任寫了一封信,表示想陪讀的心意。學校同意了。
9月2日,小學生正式開學,許凌成了兒子的同桌。
按照許凌的計劃,她會陪兒子上學三個月,等兒子熟悉環境后,自己慢慢退出。
許凌知道,這只是計劃,未來或許還會有很多挑戰等著她和兒子,因為兒子不是普通孩子。
女兒能和同學好好玩,是她期待的“奇跡”
9歲的孩子要上小學啦!她在學校能適應嗎?喜悅摻雜著各種擔憂,思緒萬千的孫女士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凌晨零時30分,她起身看了熟睡的女兒樂樂(化名),孩子的玫紅色小書包、文具、水杯,衣服早已準備好,這才又睡下。孩子的成長經歷,過電影般在她腦海浮現:兩歲多,孩子才會走路,走路跌跌撞撞,智商也比同齡孩子落后些,很想和別的孩子玩卻不懂表達,推人、擰人,是她“打招呼”的方式……作為一位生長發育落后的特殊兒童的媽媽,孩子要上小學了,她更加心緒難平。
“快起來,今天開學,可不能遲到??!”7點10分,孫女士催孩子起床。見孩子犯困,她干脆拽起幫忙穿衣、洗臉,忍著性子喂她吃飯……“平時不喂,今天怕她遲到。”
7點45分,母女倆隨著人流走進教室,樂樂顯得很興奮,“她可乖,還揮手跟我說再見。”孩子當時的表現,讓媽媽激動得想哭。
快上課了,孫女士往校園外走著,不時回望。“我希望奇跡能出現,她能和同學好好玩……”她擔心孩子見新朋友太興奮,惹同學不高興。
此時,下課后和同學玩耍的樂樂,確實遇到一些“困難”。“你是幾班的?”她追著一小朋友問,對方沒聽清,一臉茫然地走開了;她又追著另一位小朋友玩兒,起初很開心,后來,樂樂把對方圍擋在柵欄邊抱緊,“救命呀!”女孩呼喊著,蹲下逃脫,離開時警告說:我告訴老師去……樂樂一臉失落,想玩兒又不知道跟誰玩兒。
“孩子上課發言積極,溝通意識很強,就是上課愛扭身說話……”中午放學后,早早來接孩子的孫女士,急切地聽老師講孩子在班上的表現,有喜有憂。
昨天下午3點,送孩子到學校后,孫女士被女兒拽住,不讓走……孫女士毅然離開了,出校園后,心神不寧的她在校門外的馬路上走來走去,“我心里一直很緊張,不知道她能不能適應……”話語里,聽得出她的焦慮。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