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桂娥 筆者在所咨詢的上百例孤獨癥兒童家長的訪談中了解到:80%的孩子父母認為孩子起病于2歲以后,在2歲以前都是正常的;10%的孩子父母認為孩子在2歲以前覺得有些異常,但沒有引起注意或者到當地醫療機構進行檢查,查不出什么問題;另有10%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發展中出現的異常隨時給予了重視,及早給予了診斷;有個別的,幾個月就發現了孩子的孤獨癥傾向,但沒有給出明確診斷。而在認為孩子在2歲以前發展正常的家長中,通過筆者詳細追問,并根據0——4歲小孩發育診斷量表和嬰兒個人一社會行為發展順序及嬰幼兒正常發育重要標志等和他們孩子實際發展情況進行逐一核對時,才認為所說的“正?!敝皇遣欢T了,實際上已經起病,只是沒有認識到而已。所以盡管醫學界對孤獨癥的病因沒有定論,但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有理由認為遺傳因素在得病中起著主導作用,說明孩子在呱呱墜地前就已經患病了。要想醫治這種病,首先要由醫生給出明確診斷,愈早愈好,早期診斷有利于早期干預,早期訓練,而早期訓練的效果是最好的。專家建議的最佳訓練期是3——6歲,但據筆者通過具體實踐認為,如果3歲以前對病情有明確診斷,應當及早給予治療和訓練,定會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所以早期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期診斷需要早期識別,早期識別需要醫院、家長社會的共同配合,首先社會要關注孤獨癥這一特殊群體,在多種場合大力宣傳孤獨癥的相關知識和最新研究成果,界定孤獨癥診斷標準,有利于醫院、家長進行識別,盡快建立一個以專業診斷機構、家長訓練機構、教育機構為軸線的龐大的孤獨癥兒童的早期診斷訓練體系,發動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報道,提高醫務人員、訓練人員、家長對孤獨癥的識別能力,只有這樣才可能使中國的50多萬甚至更多孤獨癥患者早日從孤獨中走出來,回歸主流社會,從而減輕孩子將來對家長、社會造成的巨大負擔。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