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特別乖”家長要留意
專家提醒:“乖”孩子可能患有營養不良、聾障、先愚、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本報訊】(記者劉永新)任憑滿屋子的人說笑、打鬧,小孩子也一動不動絲毫不見受干擾或被吵醒,家有這么“乖”的小孩是好事嗎?深圳市第八人民醫院(寶安區人民醫院)兒科專家昨日表示:少數嬰兒整天一聲不響、對周圍環境無動于衷,細觀察可發現其與同月的嬰兒相比行動、言語、認知反應有所差距,那么很有可能是患有某些營養不良、聾障、先愚、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應及時到醫院確診以免延誤治療。
深圳市第八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萬勝明指出,嬰兒有的生來好動、手腳嘴巴動個不停;有的則表現安靜,不愛哭鬧,但大人一來逗引就會發笑,這些都屬于健康小孩的正常表現。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患有疾病才表現為“特別安靜”、“特別乖”,他們的動作發育、語言發育、認知發育都比正常小孩子晚,家長要留意區分,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去醫院檢查確診,不可忽視隱藏在“特乖”表象下的孩子健康問題。
有數十年兒科臨床經驗的萬勝明主任介紹說,家長對特別“乖”的嬰兒要留意是否有以下4種疾病病征。一、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又稱克汀?。?。該病由人體甲狀腺功能先天缺陷引起,患兒出生后很少啼哭,身體反應遲緩,甚至饑餓時、排尿前后都不哭鬧。之后患兒還會出現生長發育遲緩、個頭比正常小孩矮,坐、站、認人、講話也均比其他小孩晚。萬主任表示,現在各醫院產科在產婦娩出新生兒后,就會為嬰兒采取血樣送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檢驗是否有此類先天性疾病,一旦查出嬰兒有該病,就由市婦幼保健院對患兒進行跟進治療。萬主任說,如果這類病能在嬰兒出生后1個月內確診并得到正規治療,那么其體格、智能等的發育一般不會受到影響。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為“21—三體綜合癥”即唐氏綜合癥患兒,這是一種因染色體異常引起的先天愚病。這類患兒平時不哭不鬧,成長中發育遲緩、智能低下,“21—三體綜合癥”患兒有著相似的面貌、頭型。據了解,孕婦在懷孕期間遵醫囑在正規醫院做篩查,或直接前往具有最終確診資格的市婦幼保健院做臍帶血化驗,完全可以避免產出唐氏患兒。
第三種情況是“特乖”嬰兒為腦癱兒。專家表示,中度、重度智能遲緩小兒,在嬰兒期就表現得異常安靜,以后各方面的發育明顯落后于正常孩子。專家建議,疑為腦癱患兒的孩子應盡早送深圳市兒童醫院腦癱中心確診并治療,市兒童醫院擁有全市最先進、全面的腦癱患兒康復技術和手段。
萬勝明主任介紹的第四種情況是:個別營養嚴重不良的孩子也會表現為“特乖”,比如“大頭兒”、“水腫兒”。萬勝明舉了一例曾在臨床上遇到的嬰兒因嚴重營養不良而“特乖”的病例。一對拾荒夫婦以民間流傳的“米糊可以養人”、“稀飯可以養人”的說法,用米粥喂養一名抱養來的孩子,結果孩子“很乖、很胖”,最后乖到一動不動的地步,當父母發現孩子皮膚莫名其妙被蹭破但仍不哭時,急忙抱來醫院求治,經查為營養嚴重不良導致的水腫和衰竭,可惜發現得太晚了。萬主任說,還有一些因患有敗血癥等嚴重感染性疾病的孩子,也會有“乖過頭”的表現,父母應特別留意并及時送孩子就醫。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家長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