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患有自閉癥的成年人嗎?如果有,那么很可能,他從小就是個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其實不是“自閉癥”偏愛兒童,而是由于兒童的情感特點和心理成熟程度更加容易導致“自閉癥”。自閉癥的兒童似乎總是生活再他們自己的世界中,而且往往以讓周圍人難以理解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情感。甚至有時候,我們所謂的“正常人”還會驚訝于“自閉癥”患兒所表現出的“才華”。事實上,自閉癥可以分成智力低下的的低功能型,以及智力正常甚至智力超常的中、高功能型。所以,我們要了解‘自閉癥”,首先得明確一個觀念,那就是“自閉癥”與智力無關。早在1943年,美國的卡勒教授提出了“自閉癥”的概念,他認為這種疾病始于嬰幼兒時期,且在3歲 前就表現出發育的異常和受損,而且男孩的發病率高于女孩。其中,語言障礙、社會性障礙和想象障礙是自閉癥的三個核心障礙。那么自閉癥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呢?
[情感認知能力是自閉癥患兒最缺乏的能力]
情感認知能力是患兒理解情緒的原因和結果的能力。也是兒童應用“情緒信息”來對自己和他人產生合適情緒反應的能力。確切地說,這是一種在社會背景條件下,人類進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適應社會的能力。情感認知的能力包括:對情緒狀態的認知,比如表情識別,情緒情境識別,混合情緒理解等;還有對情緒過程的認知,包括產生情緒的原因,愿望,以及情緒產生的規則和情緒調節方法等。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自閉癥的患兒總是表現出那么的格格不入,其實他們不是“自我封閉”,而是和正常人相比,缺少了情感認知和表達的能力。那么自閉癥患兒又會有哪些行為表現呢?
[自閉癥患兒的問題行為]
自閉癥患兒的問題行為往往有這么幾種表現:
1.自我刺激行為。包括視覺刺激行文,聽覺刺激行為,味覺刺激行為和嗅覺刺激性為等。具體表現就是不停重復地拍打自己,玩弄物品發出的聲音,尖笑喊叫等等。
2.急躁型行為。比如故意制造麻煩,大喊大叫,攻擊他人虐待動物,甚至自我傷害。
3.抗拒型行為。拒絕學習,不配合大人的管教。甚至當眾大小便,并因激怒對方而產生興奮的感覺。而且會表現出對責罵和表揚都無動于衷。
4.固執和刻板的行為。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行為,堅持走自己的路線,即使錯了也不糾正,堅持拿取自己要拿的東西,在某一特定場景中,喜歡固執地自答自問等。
[我們應當幫助自閉癥患兒不再自閉]
知道了自閉癥的特點,我們應當采取科學的方法對自閉癥患兒給予教育和幫助。首先,對于自閉癥患兒的教育應當采用多感官教育,要用視覺(圖像),聽覺(音樂),感官覺(物品)等對患兒進行耐性的教育,而不是僅僅依靠語言說教。自閉癥患兒的家長應當充分考慮患兒的認知水平,自身特點,思維方式和任職特點等,幫助患兒應用自己的方式建立食物的完整概念。
當然,家長們也得尊重患兒的“固執”,應當給患兒一個穩定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盡量減少環境的改變增加對患兒認知的刺激。并且,家長更應當多給孩子們一些時間,當我們給出的問題,孩子不能及時作出反應是,家長應該多等上3分鐘,或許,3分鐘后,孩子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最后,要記住,家長要做自閉癥患兒最穩定的學習伙伴。家長應當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他們的學習規律,減少孩子的焦慮,鼓勵他們,讓他們多一些成就感。當然,還有家長最誠摯的愛。畢竟,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