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孤獨癥與語言發育障礙有什么不同?
語言障礙兒童的狀況與孤獨癥兒童不同,前者在感知反應上不會有異常,在與人與物相處的方式上也是正常的。他們能夠模仿別人,用手勢來表達抽象的內容(與聽障兒童相似),雖然有時會有較少的“鸚鵡式”對話。在參與想象性游戲和小組活動方面與正常兒童同樣有興趣。
孤獨癥兒童自身的語言障礙特點在〖孤獨癥與聽障〗中已有敘述。除此之外,他們在集體性活動和游戲中表現出明顯地不適應(不介入),更無法參與想象性游戲。對于游戲的規則完全忽視或不理解,對游戲的結果(是否贏了)不在意,常常首先對小組性活動和游戲不感興趣。當其他兒童專注于游戲之中時,他們往往游離于游戲外。
11.孤獨癥是兒童期精神分裂癥嗎?
精神分裂癥兒童的特征是思緒混亂,而開始發病的時間通常較遲。孤獨癥兒童的發病時間是在36個月以前。有一位美國精神病醫生這樣描述:精神分裂癥兒童是力圖從這個世界逃出去;而孤獨癥兒童是從來沒有進來過。
12.孤獨癥可以治愈嗎?
由于尚不明了孤獨癥的發病原因和發病部位,因此仍沒有效果顯著的醫療手段。從這一意義上講孤獨癥目前屬于無法治愈的疾病,也就是說孤獨癥將長期甚至終生伴隨著患者。但如果“治療”定義為并非僅指醫學治療,而是包括一切能夠有效促使患兒病情好轉,增強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及適應力的訓練療法,目前國際上各種類型的訓練療法則是名目繁多。由于孤獨癥的各種表現特征可能分散出現在患兒不同的發展時期,且不同的患兒的具體表現也往往各不相同,很難進行比較。所以在面對不同療法和訓練手段時,不能因某一種方法適合某一患兒,或曾對某一患兒病情的好轉有顯著療效,而把這種療法視為普遍適用的治療手段。
13.為孤獨癥兒童提供早期訓練應注意什么?
?、?沒有一種專門的“孤獨癥訓練法”,孤獨癥兒童的訓練方法是多種學科的綜合切入,首先涉及特殊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兒童發育發展心理學等。關鍵是訓練者一定要有豐富的孤獨癥知識和豐富的臨床訓練經驗。
?、?由于孤獨癥兒童的個別差異很大,所以訓練方案必須具有個別化的特點,即因人而異。制定訓練方案之前,被訓練的兒童應經過專業工作者系統的觀察與測試。
?、?家長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應在專業工作者的指導下有系統的進行。因為不適當的訓練內容及學習要求,會給患兒帶來因難并因遭到挫折的體驗而退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會用退縮回避帶有攻擊性的行為方式保護自己,逃避與別人進行學習性的交往活動。
?、?早期訓練是促使孤獨癥患者生長正?;^程中的一個環節。強調早期訓練的有效性,往往會使人產生過高的期待和希望,從而低估了孤獨癥兒童生長發育障礙的嚴重性,對孤獨癥兒童進行早期訓練、誘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絕不是能在短時間內使有孤獨癥障礙的孩子步入正常軌道的靈丹妙藥。
14.訓練的目的是看他是否學會了某個知識內容嗎?
無論采用哪種訓練療法體系,首先應明白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孤獨癥兒童體驗到與人交往的愉快感,提高他們在社會交往中的主動和自制能力。因此,無論與他做什么活動,都要注意:
使他在愉快的交往活動中體驗到完成一個課題的成就感;
激發他樂意 “主動參加”的內在動機;
幫助他建立人際交往中“是”與“非”的概念。
從這一點出發,無論是哪種訓練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所進行的項目,都只是手段,其目的都是促進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力。例如:訓練患兒識別顏色只是手段,目的是讓患兒在與訓練者學習識別顏色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是愉快的,與人交往與配合是愉快的,只有這樣才能為他進一步具有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15.對訓練常見的錯誤認識是什么?
最常見的錯誤認識就是將目的與手段混淆,如:誤以為訓練的目的僅僅是讓孩子學會識別顏色,因而在訓練過程中強迫孩子長時間被動配合,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可能學會了幾種顏色,但他對于訓練活動--- 這一必須與人交往的過程產生恐懼和厭倦。而這只會對孤獨癥患兒潛在的社會適應能力起到破壞作用,甚至使他們越來越難以與人配合,愈發自閉。所以在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教孤獨癥兒童識別顏色時,訓練者首先要意識到:識別顏色首先是借以與患兒發生交往的手段,而導入愉快的交往則是目的。在明確這一點后,訓練者的任務就是把握如何讓患兒在愉快的交往中學習識別顏色,及在識別顏色的過程中體驗愉快的交往。事實是(不只是對于孤獨癥患者)對所有的人來說,要想順利地融入社會生活,首先取決于每個人是否“樂意參加”,而不是靠被動的壓力。
大量訓練療法的有效性研究證明:在對孤獨癥患者進行感知及人際交往障礙訓練時,訓練者(治療者)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關鍵中的關鍵。能否建立融洽的關系是衡量該項訓練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標志。
16.在哪里讓孩子接受訓練最好呢?
孤獨癥兒童的早期干預與訓練,一般分兩種場合進行:
?、偌彝ビ柧?—— 在國外家庭訓練由專業訓練者小組到家庭中指導家長進行,他們可能是集體來,也可能分別來,至于每周來幾次,要視孩子的需要及家庭居住的社會提供訓練指導的能力而定。在美國,家庭訓練的指導一般持續到孩子三歲為止。家庭訓練可使家庭在專業訓練者的指導下學會訓練孩子的具體技巧,并使訓練者了解該患兒的家庭環境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為家長、專業訓練者在孩子的問題及進步提供良好的溝通機會。
?、趯I訓練 —— 專業訓練指的是讓孤獨癥兒童到專業訓練機構參加訓練。在國外,專業訓練機構分設在普通學校、民辦殘障中心內,或是專為孤獨癥設置的訓練機構,專業訓練始于三歲,持續到六歲(學齡),所以專業訓練就是早期教育的第二個階段學前教育階段。
17.如果附近沒有專業訓練機構,如何對孩子進行訓練呢?
在中國目前能夠為孤獨癥兒童提供學前訓練及早期干預的專業機構很少,遠遠達不到為患兒提供社區化服務的層面,即極少有家庭能夠將孩子象送幼兒園那樣每天送到訓練機構去接受矯治。這種環境條件下,家庭訓練成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可行的形式。家長作為要長期陪伴孤獨癥兒童成長的人員,須要同時擔負起訓練人員的職責。
18.操作家庭訓練的前提有哪些?
在家庭中對孤獨癥兒童進行訓練,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家庭成員應了解有關孤獨癥的知識,了解孤獨癥兒童的一般性特點和自己孩子所獨具的特點;
?、?家庭成員應學習和掌握孤獨癥兒童訓練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巧;
?、?按照由專業機構或人員為孩子制訂的個別訓練計劃,對孩子進行有計劃、有系統的訓練。
?、?定期請專業人員對孩子評估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家長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