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在哪兒?”“這”“太棒了!”“雞蛋在哪兒?”“這”“你真棒,太聰明了!”上周四下午,在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一間寬敞的教室里,3歲半的牛牛(化名)正在老師的輔導下開心地指認圖片??吹贸?,牛牛的成績不錯,心情也不錯,特別是老師毫無保留的鼓勵,讓牛牛不時發出開心的笑聲。如果不是老師的介紹和牛牛略顯含混的語音,記者很難想像,看起來活潑可愛的牛牛,竟然是個自閉癥患兒。三個月前,剛剛來到這里時,牛牛非?;钴S,幾乎是一刻不停地跑來跑去,但是,對老師和小朋友卻不理不睬,說話也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往外蹦。但是,經過三個月的治療,現在,牛牛不僅可以安安靜靜地坐上好一陣子,而且會主動和生人打招呼了。
記者了解到,這里其實是設在幼兒園的一間治療室,牛牛和他的幾個小伙伴們正在接受“行為治療”。根據美國自閉癥學會的提供的資料,每166個孩子里就會有1個患上自閉癥,學習障礙,社交障礙等行為問題嚴重困擾著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據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有關負責人介紹,把治療中心和幼兒園接軌,目的就是讓孩子們在接受針對性的1對1 行為治療以外,還能參加普通班的一些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同齡的孩子接觸,互相學習和幫助,逐步融入正常的班級。這些快樂的體驗,是醫療機構不能給予孩子們的。
曾任職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兒童教育中心,現任與博森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的行為治療師張苗苗告訴記者,孩子年齡越小,接受行為治療的效果就越好。有些家長已經發現了孩子存在語言發展遲緩,對周圍漠不關心,情緒易沖動或有傷害性行為等問題,但是仍然希望孩子的行為問題像傷風感冒一樣,不治自愈。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的某些行為問題往往是不能自愈的。家長只有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盡早帶孩子接受專業的行為矯治訓練,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復。目前,行為問題的鑒定和行為矯治不是一般幼教機構和老師能夠做到的,許多幼兒園也會因諸多原因拒絕這樣的孩子進入正常孩子的班級。而治療機構與正規幼兒園的有效銜接,對于這些孩子的康復是非常有益的。晨報記者 徐虹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