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
盡管人類的遺傳基因提供了人生老病死的基本藍圖,但人類的多數疾病都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當多數科學家都在研究人出生后環境因素對人的影響時,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其他一些大學的研究卻越來越清楚地表明:從婦女受孕到嬰兒出生的那266天是決定一個人今后數十年健康狀況的關鍵時期。
在母親子宮內度過的266天多年后可以影響我們的健康,決定我們是否會罹患癌癥、肥胖癥、心臟病,還有可能影響我們的感情生活甚至踢足球的能力。這是越來越引起科學界重視的“疾病胎中埋根”假說的觀點。
“疾病胎中埋根”假說
人長壽與否,罹患心臟疾病、癌癥、哮喘、高血壓、骨質疏松癥、肥胖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的幾率高低,這些都受到母親懷胎9個月中所發生的一切的影響。還不止這些。人的生育能力、家庭人數、踢足球的能力、交際能力、個性甚至一生性伙伴的多少都可能跟胎兒期發生的事件有關。
南安普敦大學這項研究的核心就是“疾病胎中埋根”假說。這一理論認為,疾病可能產生于胎兒對營養不良、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或其他子宮內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和調整。近日,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心臟病學教授馬克·漢森在科學月刊《嬰兒生理學》上發表論文再次支持了“疾病胎中埋根”論。
首先提出這一理論的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者認為,胎兒對不利環境是這樣回應的:它能夠調整自己的生長計劃為出生后可能遇到的不利環境(一般是營養匱乏)做準備。但是如果出生后,它的生存環境并不存在營養匱乏,那么這就意味著它會遇到麻煩,它對脂肪的儲備就會過于充足,從而使得其罹患肥胖癥、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加大。研究顯示,那些在荷蘭大饑荒年代(1944-1945)出生的嬰兒更容易患心臟病和肥胖癥。
子宮內營養決定壽命
科學家通過研究還發現,子宮內的食物匱乏能使人短壽,這或許可以解釋富人為何一般比窮人長壽。
在人生命的前9個月中,飲食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荷爾蒙濃度的變化或者短暫的病毒感染都會對胎兒今后的健康發生影響。這就為醫學界控制子宮環境確保嬰兒健康提供了可能性。比如,有些研究顯示,胎兒長大后患精神分裂癥的風險可以通過給孕婦補充影響胎兒大腦細胞的脂肪酸得以降低。
還有研究顯示,像孤獨癥、艾斯伯格綜合征(自閉癥癥狀較輕的一種)、多動癥等兒童神經系統紊亂癥,男孩發生的幾率高過女孩,這或許跟其胎兒期所受到的睪丸激素刺激有關。
?。?BR> 英國著名孕婦指導專家澤塔·韋斯特建議:
健康的精子和卵子對于懷孕至關重要。如果你準備要個孩子,那一定要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證飲食富含抗氧化劑。
懷孕的前12周是最重要的一段時期。應當攝入足夠的全麥食物,再從豬肉、雞肉、魚、奶制品和果肉中攝取蛋白質。
孕婦一定要戒酒戒煙。
不要讓壓力壓垮自己。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會影響胚胎,將壓力帶入孩子今后的生活。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