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者:瑞士聾啞人語言康復教師以及心理學家Felicie Affolter女士。
理論依據:Affolter女士受自己導師瑞士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Jean Piaget的影響,從有孤獨癥障礙兒童的行為方式著眼創立了這種訓練方法。按Affolter的觀點,最重要的是要仔細地觀察分辨沒有感覺障礙的兒童和有感覺障礙的孤獨癥兒童是怎樣按照各自的規律去“觸摸”、“感知”以及“反應”的,這樣才能給感覺障礙的兒童作出準確的評價。她發現,外部真實世界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呈現在感覺障礙兒童面前的,他們觸摸和感知到的東西與正常兒童不同,他們對外界的反應也不同,正是因為這些差異,他們得出的結果以及取得的經驗也不同。Affolter的引導法有如下出發點:
1.行為的改變,學習能力的提高依賴于感覺到的材料和信息,而且是循 序漸進。
2.若沒有經過訓練治療,感覺障礙(包括孤獨癥)兒童只能得到極為有 限的感覺信息。
3.通過引導法訓練能幫助兒童將感覺到的信息傳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 ----- 包括障礙很嚴重的兒童。
治療方法:引導法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抓住有助于克服障礙的事件進行訓練。核心思想是:不要在家中僅僅是照顧有障礙的兒童,而是要盡量“帶動”他一起做,即在引導中通過讓孩子的某些身體部位動起來之后再達到效果。如:擦完手掛毛巾時,不要以為孩子尚不會就代替他做,而是讓他在輔導下自己參與把毛巾掛起來的活動過程。因此要學會經常地讓孩子伸出手參與活動,整個身體也應調動起來,包括嘴和腳。
作用與效果:Felicie Affolter創立的引導訓練法著眼于讓孤獨癥兒童有機會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規律來觸摸、感知并建立自己的秩序以及解決問題。按照這種方法嚴格仔細地控制訓練引導的程度 ----- 絕對不能過急!---- 這樣,這種訓練法就有可能成為孤獨癥兒童建立自信心以及得到生活樂趣的重要轉折點。與其他訓練法一樣,引導訓練法的成效從根本上還受到時間安排、合理休息等因素的影響。如何促使孤獨癥兒童更接近“真實的日常生活”使他們上一個臺階,是醫生們面臨的難題,引導法無疑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有效方法。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