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孤獨癥是一種嚴重的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是發育性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孤獨癥的癥狀有:
1、有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困難。
2、有嚴重的語言表達障礙。
3、有刻板行為。
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提出以下的一些建議:
1、克服孤獨癥兒童溝通障礙,建立信賴關系。
2、對孤獨癥兒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語言訓練
3、減少任何誘發破壞性行為、可能引起情緒變化的情境的情境。
對于有不同的癥狀表現的孤獨癥兒童要因其具體的反應來采取最有針對性、最有效的辦法。
關鍵詞:孤獨癥 孤獨癥兒童 社會交往 語言障礙
探索封閉的世界——淺談孤獨癥表現及康復訓練
一個人擁有一個只屬于自己的世界,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彼此的溝通,那么在這樣世界中的人一定很孤獨。孤獨癥的名字便是由此而得來。
自從1943年孤獨癥公布世界以來,它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孤獨癥并不罕見。它是一種嚴重的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而且確定為廣泛發育障礙中最為常見的一型。臨床主要表現為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興趣和活動內容局限、刻板及自我中心等特征。
孤獨癥的行為表現在孩子與孩子之間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并且隨著發育,不同年齡也有不同表現。孤獨癥不同于兒童期精神疾病以及發育障礙。孤獨癥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大特點:
一、交流困難。
孤獨癥兒童因其缺乏社會興趣,對熟悉與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區別地表現出冷漠。他們不能與他人溝通感情,不能理解及遵從一些社會習俗。他們只是按照自己所喜歡的去做,在他們的世界里沒有對于錯。孤獨癥者多數不愿與別人進行眼神之間的交流,不愿用眼睛對其他人進行凝視。孤獨癥的兒童與正常發展的幼兒不同,孤獨癥兒童對別人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經常是不屑一顧。他們可以很長時間對周圍所發生的一切毫不在意,而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孤獨癥兒童對于外界的刺激表現非常的麻木,嚴重者甚至是正常的身體和情感刺激都無法影響孤獨癥兒童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行為往往是不被他人所理解。這樣就導致了孤獨癥患者成為社會這個大舞臺之上孤立的、無法溝通的角色。
二、語言障礙。
多數孤獨癥患者由于嚴重的社交障礙而使其說話少,甚至不會說。他們常常表現為答非所問或重復別人的部分問句;語句出現嚴重的錯誤、分不清人稱代詞你、我、他。孤獨癥兒童往往不主動同別人說話,其某些主動性的言語可能是重復性的、機械的,而不是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因為孤獨癥兒童沒有正確的言語可用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使其常常發脾氣,表現出極不正常的行為。當他有某種要求而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情況下,他們可能表現出吵鬧等行為。因為孤獨癥兒童不能與人進行正常的交談而又嚴重地影響了他們與別人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就使孤獨癥患者的社交障礙與語言障礙相互影響,形成惡性的循環。
三、依戀性和重復性行為。
這是孤獨癥兒童的又一共同特征。這種癥狀表現為對周圍事物與生活秩序有單一的依戀性與適應度。當他們所適應了、接受了某一形式或內容,則會對此產生強烈的“眷戀”。一但其中出現了一小點不同或是形式稍做改變,就會引起孤獨癥兒童的不滿與煩躁情緒。例如:有時天氣的突然變化就會使孤獨癥兒童變得暴躁或是自己哭笑等等。此外,孤獨癥兒童對一些行為也是“情有獨鐘”。有的喜歡自己原地轉圈兒;有的喜歡拍手等,他們經常會重復此類行為。
針對孤獨癥兒童普遍存在的癥狀,對待孤獨癥兒童的教育及康復治療可以有以下措施:
一、克服孤獨癥兒童的溝通障礙。
溝通障礙常出現無溝通動機、不會溝通及拒絕溝通的情形。因為孤獨癥兒童有在人群中自我隔離的特質,所以一般無法自己進行溝通。由于自我隔離,通常也就無法學會溝通技巧,常讓溝通的另一方感覺到孤獨癥兒童有拒絕與別人交流的傾向。而且其學習障礙認知能力不足及癲癇等合并癥,都會造成孤獨癥兒童的人際障礙。這常常是家人及老師最大的困擾,其難以處理、應對的程度不亞于一個重度或極重度的智障兒童,所以克服孤獨癥兒童溝通障礙,建立信賴關系是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首要的工作。
為此,要培養孤獨癥兒童與別人的交流意識,應當建立彼此信賴的關系,克服目光障礙與身體接觸障礙等。為了能夠對孤獨癥兒童做到“對癥下藥”,必須了解他最喜歡什么和最討厭什么。以此來作為培養孤獨癥兒童的互動行為的限制與誘導“工具”。家長及教師可以與孤獨癥兒童進行一對一的教育訓練。通過談話、安撫、共同參與其喜愛的有益活動來增加孤獨癥兒童的信賴感。同樣也可以利用孤獨癥兒童的有利喜好來引起他的注意力,訓練其能有目的的轉移注意力。奇奇今年12歲,他是個典型的孤獨癥兒童。他從不主動和別人交流溝通,別人提出的問題他也是只重復一遍問話。他有時會不分時間、場合地自己無故地哭泣或是哈哈大笑,他喜歡原地拍手,甩手地晃來晃去。他似乎有著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奇奇的班主任,在剛剛接觸到奇奇時,我對他提出的要求他總是不愿理睬。于是,我就經常主動接近他,在和他交談時利用撫摩他的手,或摸摸他的臉來引起他的注意,一段時間過去后,他認識到了我的存在,可以時而地用眼睛注視我,及時地對我提出的簡單要求做出反應。 同時對我有了一定的親切感與信賴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