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紀錄》播出后,我們收到了很多愛心觀眾打來的電話,還有數千網上留言,秋爸爸一家的命運牽動著無數觀眾的心,首先我們中華醫藥全體同仁對所有關心支持秋爸爸的朋友們,表示衷心地感謝,謝謝大家!
我們的領導決定全組一起去看看五彩鹿訓練中心的那些孤獨癥的孩子們,也約了秋爸爸一起去。
在這個節目長達半年的制作過程中,秋爸爸一家和孤獨癥這個特殊的群體也一直牽動著我的領導和同事們的心,他們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的愛心和善心。我們的主編蘭孝兵先生為這期節目的打磨奉獻著他的智慧,我們的責任編輯楊彥楠為這期節目配上了非常合適的背景音樂,責編羅姐辛苦地上字幕,后期合成路令先生細心地進行特技制作,我們的統籌王老師把熱心觀眾的電話一一仔細詢問,一一記下來,轉給秋爸爸;我們的電腦專家小黃老師精心制作了秋爸爸故事的網頁,我們的朋友,廣告公司的陸總捐獻一批白色的T恤衫,主任劉文老師特意聯系他的朋友印了出來,讓T恤衫有了色彩和關懷。
我們共同在上面設計了一個小圖案是“一顆小星星和一顆心”組成的,因為孤獨癥的孩子有一個別名叫“星星的孩子”意思是他們的靈魂有一部分像是被封鎖在另一個星球上,不為我們所了解。而那顆懷抱著小星星的心,不僅代表父母們的愛,也代表我們所有人的愛,也的確只有愛能讓這些墮入凡間小天使們的心靈蘇醒過來。所以在T恤的背面還有一句英文“Love will bring me back”(愛將把我喚回) 。


聽說五彩鹿的孩子們需要和音樂有關的教具,制片人洪濤老師,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直覺希望能給孩子們帶來更直接的幫助,攝影姜可千老師跑了好幾個兒童玩具商店,帶回了十幾臺電子琴,還有一大箱兒童樂器玩具,我們大伙在組里還進行了一次募捐,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中都透著溫暖和關愛。我們只是想代表無數關心孤獨癥群體的觀眾盡一份力。
2008年7月29日, 周二,一切都準好了,我們約上秋爸爸一起出發,這半年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還見過幾次面,但是這次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還是有些吃驚:他更瘦了,遠遠看著成了高高窄窄的“一條兒”,兩腮更加深陷了,看著令人很擔心?,F在寶寶貝貝兩兄弟正在外地一家機構接受訓練,這一大段時間,秋爸爸和秋媽媽在輪流往返北 京,他們要陪著兩個孩子訓練,還要兼顧工作,所以加班攢假期,火車,訓練,成了夫妻倆現在的常態,這樣的奔波讓秋爸爸和秋媽媽都瘦了很多很多。當初我們的拍攝過程僅僅持續了幾天,就已經震撼了,在拍攝過程中,一向冷靜堅強的姜老師是在流著眼淚的情況下,完成拍攝的,而秋爸爸秋媽媽卻要天天面對這樣的日子, 我們對他們的幫助是很有限的,畢竟以后的路還很長。
好在兄弟倆的狀態目前都不錯,在各方面都有了進步,特別是貝貝,他的情緒問題已經好了很多,在家里攻擊和自傷行為都少了很多,補充一句:小家伙從我們拍攝到現在他從沒有攻擊過外人。在這里我特別想對還不太了解孤獨癥的朋友們說,并不是所有的孤獨癥孩子都有攻擊和自傷的行為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只要訓練和疏導得 當是能夠糾正的。就像我們都有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時候一樣,總會過去的,只是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還需要我們耐心等待罷了。請給“寶貝”兩兄弟充裕的時間。
我們一路驅車開往“五彩鹿”,還記得姜老師和我一起來拍攝的時候,還是冬天,一路飄著雪花,我們的車開得很慢,很小心,路很遠,直直的,好像沒有盡頭,天地灰灰白白地連成一片,而現在路邊已經開滿了各種美麗的花朵,路也顯得不那么漫長了。
很久沒見了,見到“五彩鹿”的孫夢麟主任很親切,她的學校比以前更溫馨更美麗了。想當初這里是個廢舊的校園,現在這里已經是綠草茵茵了,從國外回來創辦“五彩鹿”,并且支撐到今天的程度相當不容易,這中間經歷的困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如果沒有對這些特殊孩子特殊的愛,“五彩鹿”根本就不可能支撐下來。2007年 孤獨癥才被正式列為精神殘障,相關的福利救助措施出臺,還要等上相當長的時間。這段時間,像“五彩鹿”這樣的訓練機構,還有北京孤獨癥協會,就像孤獨癥家庭的避風港,在這里大家能找到更多的幫助和心理上的支持。而秋爸爸,就算自己也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還在和一些新家長交流經驗,看著他清瘦的背影,我們 的心沉甸甸的——接下來的路,他和妻子還能撐多久呢?······
現在“五彩鹿”已經有80多個孩子,有更多的孩子被家長及時發現,早早就開始訓練,而且效果相當不錯,我的同事們甚至覺得有的孩子和普通孩子沒太大差別,因為他們在穿上我們捐贈的小T恤 時會笑著說,謝謝叔叔阿姨!在拿到玩具時會高興得又叫又跳,還會跑過來給一個擁抱!能和陌生人有這樣的交流,他們的家長和“五彩鹿”的老師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其中的辛酸一言難盡,當孩子偶爾有一些不恰當的行為時,他們總會說他平常挺好的。在我們和他們的近距離交流中,很多家長都止不住流淚。他們和秋爸爸秋 媽媽一樣,面臨著對孩子學習能力交流能力的艱難培養,面臨著上幼兒園,還有未來上小學的困境,能不能順利入學就像是社會給他們的“門票”。 畢 竟融入社會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才能使這些父母們日后放心,因為生活很現實。其實融入社會,對于任何人,包括孤獨癥的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立足,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要直面很多問題,解決很多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人并不是孤獨癥,也沒有很好地融入社會,甚至離群索居,但是他們也很快樂,自 在。那天,以色列專家艾德博士說了一句非常好的話:“我們的孩子只是和別的孩子有些不同”細想起來,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都和別人不同,為什么不能這樣看待孤獨癥的孩子們 呢?他們僅僅是特殊一點而已,特殊有特殊的生存方式。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特別講究“順勢”,講究“因勢利導”,所以找到屬于孩子自己的方式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而我們能做的有很多,可能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話都能讓他們感覺自己沒有被社會遺忘,這就是接納和融入的開始。
艾德博士的妻子在孩子們上課的樓道和教室里,畫上了很多簡單快樂的畫,我們去的時候,她依然在畫,畫小魚,畫風箏,畫飛鳥,希望這些讓人聯想到自由的東西,不僅給孩子們帶來快樂,也能讓這個特殊群體的家長們看到另一片天空!


孤獨癥的家庭也許像是被命運放逐到了極地的凍土帶上,但是縱然冰天雪地,縱然腳下的大地是堅硬的,里面依然有珍稀的礦藏,還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在這片凈土上他們有各自的生存方式。所以這里依然生機勃勃,依然蘊藏著巨大的希望。孩子們也一樣,我們發現他們的閃光之處是需要時間的,只不過孤獨癥孩子們需要我們 更堅韌更有耐心罷了。生活中有很多答案,必須要交給時間去明示。我們的節目會繼續關注秋爸爸一家的命運,也會繼續關注孤獨癥這個特殊的群體,希望能陪伴他們共度難關,也希望更多的人接納他們,讓這些“孤獨的家庭”不再孤獨!祈禱大家好運!
[注:作者是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華醫藥>欄目主持人.]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