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這是我與一個十歲自閉癥男孩40天相處的經歷,在這段時間里我寫下十篇訓練手記,帖在此處供家長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每一個成功的案例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不可能象工廠流水線一樣可以批量生產。當中的一些具體辦法可能并不適合您的孩子,但是,其中的原理是適合每一個孩子的。
小K暑期訓練綱要
一、小K過往及當前狀態描述
小K現年約十歲,曾在幾個訓練機構按傳統方法訓練過兩年時間,還做過兩年的海豚療法。小K自閉癥的癥狀較為典型,經長期訓練和海豚療法,除語言等方面有少量進步外,行為問題沒有明顯改善,隨著年齡增大,還出現一些新的行為問題。
當前主要表現:迷戀蕩秋千的游戲;有時會莫名其妙的笑;有時毫無征兆地打身邊的人;喜歡攀爬窗戶欄桿等物全然不知危險;目光游離不與人對視;不會與人交流;幾乎沒有主動語言;晚上睡眠較差一般只睡6小時;特別喜歡玩水。
其他特別之處:不肯進廟宇游玩;頭圍較大;舌頭較長且尖。
二、訓練理念
小K是一個較為典型也較為棘手的案例,這給干預訓練者帶來挑戰。同時,新的干預方法也給小K帶來希望。我的理念和方法自成體系,與傳統的方法在理念上完全不同。過去,我作為研究者在自己孩子身上運用取的了極大的成功。但是,由于干預訓練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太多,我沒能親自訓練別的孩子。此次小K的案例是我親自在自己孩子以外運用,雖然時間暫定為兩個月可能太短,但我非常希望能看到效果,或者是好轉的趨勢,這樣,對其他類似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福音。
三、訓練思路
1、從觀察入手。開始的前三天主要是觀察,根蹤小K一天早、中、晚各個時段的,情緒、行為、動作等各方面的表現。并拍成影像資料,作為研究方法和階段性訓練效果對比之用,訓練效果對比主要以自閉癥的核心問題,即交流和行為為依據。
2、分析現象背后的原因。人類的行為表現有著不同層次的原因,表層的原因來自當時的環境信息,而深層的原因,則需要追溯到孩子出生乃至出生以前,而且深層次的原因各不相同極為復雜。
3、小K的整體訓練思路與豆豆相同,但在操作細節和側重點上有會所不同。首先需要做的是和患兒縮小心靈上的距離,然后才能影響到對方的心靈。時間安排上,除小K與豆豆的共同課程外,每天安排一小時左右的按摩等專門課程。
2008、7、2
小K訓練手記之一----問題與對策
我和豆豆是七月七號下午來到小K家的,小K的家在長沙近郊的某鎮,這是一處有圍墻的獨立別墅,占地約五畝,里面有兩棟三層的房子還有很大的花園、果園、菜地和魚池。這給訓練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但任何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有利也有弊,鬧極則靜不夠,靜極則鬧不夠,小K的父母都在廣州工作,若大的房子只有他叔叔一家三口常住,顯得有些冷清。對小K以前的情況我是比較了解的,但一年多不見,小K的現狀仍然使我感到吃驚。
----他沒有干凈和臟的意識,隨地大小便,不干凈的東西隨手往嘴里放。
----他仍然特別喜歡玩水,不管是臟水還是干凈水,都往水里爬,還要把頭往水里泡起來。
----他仍然沒有語言,僅有很少的發音,而且聲音也很小,似乎不是從喉嚨里發出來的。
----他行為上顯得十分懶散,時常躺著吃東西,不愿動彈。
----睡眠上很不規律,每天要12點以后才能入睡,早上一般八點以后起床.
----飲食上也是很不規律,吃飯時經常不愿吃,到處游走或懶散地趟在沙發上看電視。飯后卻不停地要吃零食,由于零食和甜食過量,蟲牙已很嚴重,痛起來又總是把手放進嘴理去摳。
----他大多時侯是悄無聲息地獨自玩耍,有時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他時常面帶著毫無意義的微笑,目光游離著不看別的人,但是他會突然之間用很兇的表情和眼神盯著你,還會突然地抓你打你,當他無法打到別的人時,他會很焦慮地低頭咬自己胸前的衣服。這個現象特別令我不解,他心靈之中似乎有兩個“元神”,一個“善神”一個“兇神”,當善神在的時候是很溫順的,當兇神來的時候就似乎變成了另一個人。而這兩個“神”在他的心里捉摸不定地變換著。
對策:
----心理上一定要懂得他的需求,當他突然變得很兇的時候,一定要從心理上戰勝他,要迎住他的目光,首先在氣勢上壓住他。
----關心和愛護對于這樣的孩子仍然是最需要做的,從一些表現來看,他“心里”還是明白的,比如說他能聽懂和領會別人說的話,并采取一些行為來對待。那么,只要你真正關心他,理解他,他還是能夠感受得到,并且會給你回報。
----發“啊”音仍是訓練的首要,在瑜珈里,“啊”屬心輪,而自閉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心竅未開。在人生過程中,“啊”是第一個發出的音,訓練講究的是從源頭找問題?!鞍 币舯匦璋l得長而響亮才能達到目的,現在的狀況是,只偶爾能輕微短促地跟隨發“啊”音。
----配合睡磁療枕,我自己動手給小K做了磁療枕,這種療法豆豆堅持有幾年了,效果是明顯的要能堅持就好。
----生活環境的調整,院內的物品盡量分類整齊堆放,達到內心與環境的和諧統一。昔日,孟母教子,胎育時即肉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座,出生后為選擇好的鄰居更是三遷住所。
----改變生活規律,小K的懶散與其生活規律有關,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也晚,而且日積月累形成了習慣。陳規陋習是需要大力度的調整的,就好象陰溝堵塞的輕只需要少量的水就可以沖開,而堵塞的重的話則需要大量的水猛力沖擊才能疏通一樣。因此,建議早上六點半以前要起床,起床后強制進行跑步訓練,這樣可以改善一天的精神狀態。
----訓練和教養孩子也是改善自身的過程,生活圈里的人應該共同探討共同提高,沒有那一個人有一個絕對好的辦法,集體的智慧就是最好的,因為孩子的問題不是象感冒、瀉肚子那樣吃點藥就可解決的,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長期配合。
----每日除正餐外要戒除所有零食,如正餐不吃也決不給零食吃,待其下餐補回。家人不能主動給零食,還要收藏好所有的食物不能讓他找到。
----YCY游戲的療法,小K能做一部分,有的不會做,很有難度,“躺后背”的游戲是比較好的,但小K有八十多斤重,做起來很困難,我還是咬牙堅持給他做。
2008-7-10
小K訓練手記之二----克服生活中的陋習
今天是星期五了,轉眼是一個星期,昨天晚上,我就手記一的內容和小K奶奶做了溝通。老人家當時認為都有道理,表示要改變一下。
---今天早上,睡懶覺的習慣有所改變,六點半起來跑步。
----但是,吃零食的問題確沒有明顯改變,這讓我感到有些沮喪。我想,可能是家人覺得不能太委曲了孩子,也許覺得我這樣的要求過于嚴歷了。他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也希望他們能理解我的心情,我不是一個普通的老師,我是一個有同樣孩子的家長,我不管怎樣的嚴厲都是為孩子好,我愿意付出很多,但理解與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如過確少這些也會使我失去做下去的信心。他們可能低估了零食的危害性,試想一下,一天不停地吃零食,血液集中在消化器官,對思維器官的養分供應是有影響的,我希望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說實話,小K的問題使我感到壓力很大。主要是他的年齡和現在不容樂觀的狀態,因此在訓練中我也表現出心急。按YCY的理念和我培養豆豆的經驗,孩子的進步是在數年如一日的養育中積累起來的。也就是說家庭要有一個有利于孩子向好的方面變化的生活規律和生活氛圍,在訓練中應當是輕松活潑為主。但我看到小K的情況很急,在訓練時,做YCY游戲也夾雜著一些傳統的ABA方法,我知道,這有可能會快些見到效果,但也有可能欲速則不達,我也是很矛盾的。
----后段我想,生活規律的改變仍然是第一位的,這是我在所有文章中寫的最多的觀點,也是我培養豆豆數年來最精華的體會和經驗。其他方面我準備,加強一些按摩理療方面的東西。說實話,只有生活規律這塊,家人調節好了,我就有更多的精力調節些別的方面。
----最后我還是覺得信心是最重要的。
2008-7-10
小K訓練手記之三----艱難與困惑
到今天小K的訓練已經整整一個星期了.
好的方面:
----對指令的聽從有所改善,基本上能按指令要求去做。這是ABA的結果,不是我想要追求的效果,因為我多次提到,傳統的方法只能起到“治標”的作用,許多小孩停止訓練后的退化現象就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孩子是實質性的改善了,停止訓練就不會存在所謂的退化現象。我在訓練時用到ABA只是希望把ABA作為一種橋梁,同時也是作為一種“攻心”的戰術,而絕不是目的。我還是強調,長期地做形式上的ABA是對孩子有害的,把孩子長期放在“機構”特別是一些比較差的“機構”,那是花錢在毀孩子。
----“啊”音較以前發得好些,聲音大些了,這是可喜的地方。什么時候“啊”音響亮攸長了,中氣就貫通了,一些癥狀將隨之改善。
問題與對策:
----行為模式上沒有明顯的變化。仍然很懶散,我和他奶奶交流時說,需要調整他的生活規律,首先我還是強調,零食是一定不能給他吃了,奶奶說,要把現有的零食吃完,再慢慢戒掉。這個問題我是堅決反對的,減少吃零食不會有助問題的解決,相反,孩子總是處在饑餓狀態會加重一些問題的。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什么可猶豫的。由此,我想到了孩子由爺爺奶奶們教養的利與弊。其利的方面,是他們能給孩子更多的自由,這對自覺性強的孩子來說是件好事。其不利的方面,也是由于在生活上過于寵愛孩子所造成,他們生怕孩子受一點委曲,或者“瘦”了點,不好向孩子爸媽“交待”。正因為如此,對于自閉孩子而言,老人的教養方式是弊大于利的。
對于這個問題我只能不斷強調,也感到很無奈,配合上的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的信心。
----孩子行為局限性非常大,吃飯是不規律的,想吃就吃。然后除了上課,就是躺在床上、沙發上,攀在樓梯的扶手上。閑著沒事,嘴里總要隨意咬著點什么,也不管會不會把東西咬壞,不管東西干不干凈。手里也總要隨意撕扯點什么,昨天在游戲室把一個他最喜歡玩的按摩球撕爛了,沒有球玩,就用撕紙和玩具上的軟包裝代替了。
我看著也急,我和他奶奶說,上課時糾正了些,下課那么長時間又回歸原樣,什么時候能向好的方面發展呢?我說,原來電視放在臥室里這不行,躺在床上看電視太舒服了,只會越來越懶的,要把電視移到客廳,這個問題奶奶到是立馬照辦了。只是。。。。唉!還是零食,或者說吃的問題吧不如人意,但這是個很關鍵的問題。
----今天寫這篇手記,前兩篇已發給小K媽,也許是工作忙,我沒有收到回復的郵件。一段時間和小K的共同生活,使我深刻感受到,教養這樣的孩子是很累的,但也有比這更累的事。。。。。。
2008-7-12
小K訓練手記之四----關于家庭環境
今天是第二周的周末了,在訓練中,小K把手里的物品丟在水池中,我在撿物品時腳意外地受了傷。我回到家中,感到特別的疲憊,休息了一晚后才回過點神來。
訓練孩子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也是一個很深奧的課題。但,大道至簡,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是,訓練者和家人也都需要共同成長和共同修練。這就是德行的修養,只有孩子身邊的人具備了“寬厚、包容、仁愛”的品質才能影響到孩子。我知道,這些品質每個人都需要活到老學到老,只是為了孩子,我們需要刻意地修練。積累了“福德”生活就會幸福,這是基本的人生信念。我需要真誠地向每個人說,如果我有過失請原諒。
對于現在的生活環境,我建議小K的父母做一些調整,可以讓奶奶到廣州去住一段,照看一小孫子。這邊可以和他叔叔一家好好談談,讓他嬸嬸多幫忙配合小K的訓練,我覺得只要交給他們這樣一份責任,他們會做得更好的。我說過,集中一段時間改變小K的生活規律是需要人----最好是兩個人一刻不離的、精神高度集中的看著他,這顯然需要付出很多,奶奶的精力是有些不濟的。下周豆豆媽媽加完班來這里的話,我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了。
這里要說明的是,小K的自閉的癥狀顯然十分嚴重,生活規律也是很糟糕的,而生活規律和自閉癥狀是相互影響的。小K已到了迫在眉睫需要調整的時候,轉眼就會進入青春期了,現在這樣的行為----隨意打人掐人、極度懶散、隨時情緒爆發、行為極度局限等發展下去,能接受他的人和地方會更少。所以我在短信中和小K媽說,當前需要小K養成正常的生活規律,這里“正?!倍治沂墙涍^考慮的,專家說要有“好”的生活習慣,而根據小K的現狀先只能要求“正?!钡纳钜幝?。
在此,有一點是值得我和家長們思考的,現在小K快十歲了,通常的訓練也做過不少,但某些癥狀上有加重的趨勢。有次交流時,小K媽說小K兩歲左右時癥狀沒這么重,而且還會說話,后來是退化了。這給一些認為自己孩子年齡較小、癥狀較輕而盲目樂觀的家長提了個醒,也使我們反思傳統的訓練方法(這里主要指有爭議的也是最常用的“訓獸療法”)的有效性。家長在選擇訓練方法、訓練機構、訓練老師時一定要三思??!做出正確的選擇關健是家長自己要成為專家。
2008-7-18
小K訓練手記之六----訓練及生活中該怎樣對待孩子?
小K訓練手記之五----關于當前的訓練方案
小K優需要先處理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消磨掉小K性格中的“戾氣”。二是按一個正常的時間表規范他的生活。
一、觀察分析、初步成果、訓練理念
和小K接觸會明顯地感受到他的眼中有一種“戾氣”,這與家人長期對他的順從有關系。奶奶精力有限,每當他“鬧”的時侯,滿足他的要求是最省力的方法,然而日積月累卻養成了十分不良的習性,包括稍不如意就情緒爆發,自傷、咬自己衣服或者打人等等。觀察中發現,每當這時,他的眼神是很兇的,面相也變得有些兇惡。
面對這種情況,只能分階段地解決問題,第一階段,在他“戾氣”很盛的時候,需要的是“針鋒相對”,需要調動你的“精、氣、神”對視著他,從正面挫敗他的銳氣,同時你需注意力高度集中、保持高度敏捷,恰當地運用他最怕的竹條進行懲罰。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揣摩他的心理,觀察他的細微變化和反應,這是一種心靈的對決,不是簡單的呵斥和懲罰。
在訓練中,有一點是值得寬慰的,小K能夠在監督下盤腿坐上一個小時左右。我認為,這個訓練將是他轉變的開始,盤坐的作用先是把“戾氣”打壓下去,同時盤腿坐對調節腑臟的功能起著良好的作用。因此在第一階段,要隨時做這種訓練。訓練時最好有兩人,一人盤坐或隨意坐著,用背靠住小K的后背并做小幅推、擠、擺的運動,一人在小K前面監督他的姿勢變化。這種訓練只要是空閑的時段都要安排,不一定要用上課的形式。練習熟煉后,有一人配合就可以了。
當前,這種盤坐訓練存在的不足,一是,時間不夠,我一般只有時間做一個小時左右,而最好是做四小時左右,多做更好。二是,生活上的不規律抵消了訓練效果,一離開訓練狀態馬上回規原樣----懶散地躺在沙發或床上、吃零食等,很大程度上訓練白做了。
當然,在挫其“戾氣”的同時也需要用“寬厚、包容、仁愛”來化解孩子冰封般的心靈,這才是訓練的最終目的所在。自閉的心靈猶如有一層堅硬的外殼所包裹,只有用“道”、“德”和“愛”去感化他。訓練者或家人要做到這點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前面的手記中提到訓練者的自身修養問題,修養自己才能理解對方的心靈走進對方的心靈。
誠然,對這樣的孩子直接教以“道德”和“愛”是做不到的,這一方面靠訓練者和家長“傳遞”給他,另一方面要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細節的小事去讓他自己感受,比如讓他幫助家人做一些取物品等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一種良好的訓練,有的家長把這種訓練理解為加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其實,更重要的還是在培養孩子的“良心”,讓他自己感受幫助別人的成就感,和受到別人贊賞的快樂,讓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人。
二、制定一個可行的生活時間表
前面談的主要是理念和方法的問題,接下來需要談談關于日常生活的時間表的問題。也就是在每一天的時間里怎么來合理地安排這些事情,大人需要時間表來安排他的時間,孩子也需要一個時間表來打破他原來的規律。有了時間表也就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開始大家都不會習慣,但堅持做下來就會看到效果,信心也會增強。我寫個建議性的時間表,時間表原則上要分得細,而且要留有一定的活動余地,執行中有什么問題要不斷修訂改進,不能不了了之,這樣時間表才會真正有用。
日?;顒訒r間表
時間 活動內容 人員分工
6:30---7:30 起床,做運動 老師或家人指導
7:30---8:30 早餐8:00 家人操作,老師指導
8:30—10:30 上課訓練 老師操作,家人配合
10:30—14:30 看電視,午餐,休息等 家人操作,老師指導
14:30—16:30 上課訓練 老師操作,家人配合
16:30—20:30 看電視、晚餐,洗澡等 家人操作,老師指導
20:30—21:30 聽音樂做按摩等 老師或家人操
注意事項:1、此時間表暫定一個月時間;2、無老師指導時家人要堅持訓練原則與方法;3、集中糾正日常習慣期間,孩子時刻需人陪護并按照老師理念要求和訓煉孩子。
這個訓練方案是第一個階段使用的,隨著進展情況再作調整,但是,需要扎扎實實地去做,飯只能一口一口地吃,孩子的成長是急不來的,操之過急是拔苗助長??偨Y一下,在這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是消除“戾氣”、啟發“良心”。
我寫了這許多,總的想法還是希望家長共同努力,我包不了全部也不可能包全部,我的訓練理念與機構通常上課是不同的,主要是通過家庭的作用調動孩子自身的潛能,如果家長不能認同這些理念,那么可以找家機構去訓練,不必勉強接受。
2008-7-19
一、分清誰是你的“朋友”,誰是你的“敵人”。你的“朋友”就是孩子人性中的“真我”、“本我”??鬃釉唬骸叭酥跣员旧啤?,孩子潛在的“本我”是善的、是向上的、是好的。我們應象敬畏上帝、敬畏大自然一樣敬畏孩子,因為他與你一樣是上帝的產物。那么你的“敵人”是誰?我們的“敵人”就是自閉病癥,或者說是人性中丑惡的那一面,比如懶惰、自私等等。
有了這個概念,我們就應當有相應的態度,在毛主席的時代有個名人雷鋒同志曾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對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溫暖;對待敵人要象冬天般的冷酷無情”。顯然,孩子并不任何時侯都是“朋友”,也不是任何時侯都是“敵人”。當“朋友”出現時,我們的態度要象春天般的溫暖,當“敵人”出現時,要象冬天般的冷酷無情。那么,訓練者對孩子的態度也“春天”和“冬天”之間快速轉變的,當然,讓越來越多的“春天”來到訓練者和家人之間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區別“態度問題、還是能力問題”。毛主席說過“做不做得好是能力問題,做不做是態度問題”。這句話用在對孩子訓練上,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對于你所要求的,孩子是否盡力去做了?只要盡力了,做不做得好都沒關系。盡力了,態度就是好的。相反,做了但不盡力,也是不好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把孩子的“精、氣、神”調動起來,使他能“盡力”。一個原則是:訓練者要用你的情緒來影響孩子,比如,在快節奏的運動中,你要讓孩子有運動量,那么你也要一樣緊張而興奮,猶如和孩子一起運動一樣。
三、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孩子肯定有他內心的需求,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做出種種不可思義的行為----這就是從心理學上解釋孩子行為問題的根源所在。自閉的孩子一般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你無法用語言的溝通來知道他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我們常說,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改變孩子,這似乎很難做到,但還是有辦法的。簡單地說,“你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感受”,你和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就會感受到孩子的想法,當你對孩子采取某種行動時,不妨想想假如有人這樣對待你,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常見的誤區是,家長往往會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不去體會孩子的心理需求,他們往往認為孩子“不行”,或者認為“反正不懂多說無用”而采取簡單粗暴的方法,其實,孩子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好一些,只是你沒有想到要給他一個機會,或者你是不想花時間和精力給他一個機會。
四、幫助孩子克服惰性。惰性是每個人都有的,自閉的孩子往往更有惰性,小K就是很典型的。這個問題其實前面也提到了,只是我們需要格外重視孩子的這個問題,設法改變他的惰性,有人提出,“讓孩子沒有時間自閉”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講究方法注重原理。我作為一個有相當研究的訓練者,運用在孩子身上的方法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家長也不難模仿著做。但是要掌握其中的原理則需要比較多的學習和磨練。而掌握訓練原理是最為重要的,因為方法是隨機應變的,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對方法進行自我完善和發展,你的方法就會越用越多。家長學習的范圍當然是越廣越好,心理學(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教育學、中醫學(中醫基礎)、周易學、佛學的等等多多益善。
六、分清“治標”與“治本”的關系。我在后面的幾篇手記中,越來越多的談到孩子的行為訓練,這是不是與我提倡的調整孩子的“身心”的理念有矛盾呢?我想不是,孩子需要的是“標”、“本”兼治。不難想象,一個正常的孩子也是需要行為教育的。正常的孩子如果教育不當也會染上種種惡習。因此,不要把孩子的所有不良的行為都歸結到自閉癥這個問題上,家庭是需要從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教養方式上做一些反思和調整的。在長期的實踐中,我覺得自閉孩子最容易染上的惡習是,任性、自我放棄、懶惰、自私等等。這些都與孩子的特征,及家長在無奈中對孩子無原則的放任有關。
七、應當常對孩子說的話和做的動作。自閉孩子的思維空間是非常有限的,這可以從他非常有限的行動中體現出來。但是,孩子的內心滿足的欲望與一般人并沒有多大區別,強烈的滿足欲望和非常有限的思維空間,有時會產生激烈的沖突,這有點象把一頭猛獸關在一個小小的鐵籠子里,于是,孩子就會做出怪異的行為來尋求發泄和刺激。從小K的行為來看,他的行為面很小,說明他的思維空間很小,他的行為問題強度大說明內心里的欲望也比較強,因為,欲望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的,小K已經快十歲了,因此若無有效的疏導他的行為問題有加重趨勢。這也是許多類似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會出現許多行為問題的原因。
那么,我們日常對孩子所說的話,所做的動作,都要考慮孩子的思維特點,要有利于他們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就好象猛獸仍是那頭猛獸,你給它大一些的籠子就能減輕他的焦慮。
根據小K的特點,我們可以把日常需要多說的話及要做的事列一個清單,起一個提示作用,當然,這個“清單”需要的是不斷的豐富內容,到了一定的階段,這個清單也就不再需要了。
最常需要做的動作是注視他、撫摸他。你要用理解、關懷的目關注視著他;你要用你的手握住他的手,用你的手輕柔地撫模他的手臂、肩膀、后背、臉面等部位。你一定要用你的手和目光他你的信息傳遞給孩子。
當他發出怪聲、迷戀物品時等輕微問題時,你要溫和地對他說,為什么要這樣?你那里感覺不對勁?你看這樣不是更好嗎?
當他有強烈的行為問題如情緒暴發、攀爬等,應當嚴厲地說,“這樣不行”,應當給予懲罰,應當讓他說錯了。等他平靜下來再鼓勵他安慰他說“你現在很乖、是個好孩子”。
當他表現較好時,要說“你是個好孩子”、“你很勇敢”、“你很堅強”、“我們都很喜歡你”。
還有很多語言是我們需要不斷摸索的,原則是,要簡單明了,經常地說,讓孩子能明白你的意思。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應當是孩子既怕你又喜歡你。
最后,總的來說養育這樣的孩子,有“一心、三舍”你必須非常用“心”,你必須舍得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體力。
2008-7-25
小K訓練手記之七----再談行為問題的處理
“每一次行為問題的不當處置都是對行為問題的一次強化”,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也是我感到著急的問題。
近日有一次,傍晚我在院子里吃飯,小K的一個親戚帶著小K在院子里散步。小K先是想到水池邊玩水,被拖住不讓靠近水池,然后小K想拿一個柚子在手里玩,也被制止(因為他總是把院子里未成熟的柚子摘下來長時間拿在手里)。就在這時,小K的情緒暴發了,目露著兇光、咬牙切齒,然后就是打身邊的人,沒有打到就低頭咬自己的衣服,用手打自己的頭。面對這種情況我看到帶小K的親戚,只是在等他發泄完畢。
我覺得對此行為的處置是有不恰當的地方的,而且每積累一次就會增加小K對這個行為的體驗,也就是說在加重他的行為問題。我們可以探討一下,面對這個行為,我們如何處置更好些?
首先,我覺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問題的發生,我們需要給孩子的行為問題設置一個可以容忍的空間,比如,他想玩水時,帶他到水池邊看看,和他說說話,他想拿那個柚子時,可以把柚子拿在自己手里做些動作和他玩玩,如果這樣做了,下面的問題可能就不會發生,我和小K在一起時用這些辦法是有效的。
當小K情續暴發時,一定要給予懲罰,你一定要表現的比他更生氣,的確你有生氣的理由,我們是這樣愛護你,這樣為你好,你卻這樣不爭氣,怎么不該懲罰呢?既然懲罰就要讓他感到足夠的震懾,就必需讓他說“錯了”。然后,在他平靜下來之后,你要平靜而溫和地和他說話,告訴他該怎么做,鼓勵他好的方面。
2008-7-27
小K訓練手記之八----訓練內容的安排與記錄
一、訓練內容與要點
1、躺后背。孩子躺在訓練者背上,訓練者做往前爬、向后退、撐起、趴下等動作,熟練后可加大動作幅度,讓孩子在背上保持平衡。這是一種重要的訓練,能調理孩子臟腑的功能。因小K身體較重,做起來很費力,可每次做3---5分鐘,稍微休息一下再接著做,這樣每天累計做30分鐘。
2、靠背盤坐。讓孩子盤坐,訓練者亦盤坐用背貼住孩子的后背,并做小幅推、動作。在這個過程中,要求訓練者精神集中,隨時回頭觀察孩子的盤坐姿勢是否正確,并及時糾正。訓練者手邊要備有懲戒用品,感覺要敏銳,孩子的手、腳、背的姿勢不對要立即要求調整,如孩子發脾氣不愿做,應暫停訓練,進行懲罰和教育,再接著做。這樣,每次需做一小時,多做更好。
3、盤坐游戲。訓練者與孩子面對面盤坐,在孩子精神渙散時,訓練者可牽引孩子的手,做相互擊掌的游戲,同時目光炯炯有神,氣沉丹田,發出響亮有力的“嗨”!聲。
4、盤坐保持。讓孩子盤坐,訓練者面對孩子的背座在孩子的后方,當孩子的腰彎下去時,可用腳低住孩子腰眼部位,同時用手扳住孩子的肩膀,矯正孩子的坐姿,使其腳盤緊、腰直、頭正。在這個過程中,訓練者的緊張度可稍低些,要求與靠背盤坐相似,每次需做一個小時,多做更好。保持盤座狀態可以給孩子看些兒童影碟之類。
5、頭頂功。孩子用爬行姿勢,頭部頂住墻壁,在頭與墻之間設置一固定的軟墊,另外再設置一個活動的墊子,只有當孩子用一定的力度往前頂,活動墊才不會掉下來。這種活動,一般應安排在上午做,每次做30分鐘左右,做之前可做些其他活動熱身。
6、環形鉆、爬、跑。起點設置平衡障礙物品,通過后鉆過“時光隧道”----普通的那種不行,要經過特別改裝。然后上斜坡,再張開雙臂發“啊”音跑下斜坡(不會發音時要求可放低些),跑到懸掛銅鑼處(這里也是起點),敲響銅鑼,緊接著進行下一個回合。做這個運動,要有節奏感,速度要快,要營造緊張、活潑、快樂的氣氛。這個運動可放在上午和下午的第一節課,起到提神和熱身作用。每次約30分鐘左右。
7、跳土坑??衫迷缤磔^涼爽之時到室外跳土坑,每次20分鐘左右。也可讓孩子玩一下泥土,游戲后洗干凈就可以了。
8、生活中空余時間的安排。原則上除了恰當的休息,都要用上面的方法規范孩子的行為。要完成上面這些運動量,達到這些要求是不容易的。家庭成員需要統籌安排好時間,由小K奶奶為主處理好家務,由小K嬸嬸為主給孩子做訓練,兩人生活上的事要錯開,確保始終不間斷地有人陪同在小K左右按訓練要求給孩子做訓練或督促孩子。照看小K的人變化時要進行簡單交待,如做了多長時間了,好要做多久等。家庭成員必須協調配合好才能達到要求,我希望通過不斷調整能做得更好。在暑假這個階段能夠在家人中培訓一個合符要求的訓練者,是最重要的問題,因為孩子主要生活在家庭里,而康復訓練是一件長期的、持之以恒的事,所有康復得較好的孩子都堅持了良好的家庭訓練。(附:小K訓練及生活情況記錄表)
2008-7-27
小K訓練及生活情況記錄表 日期:
時間段 活動內容 訓練者、監護人、備注
說明:1、“躺后背”每天累計30分鐘;2、“靠背盤坐”每天累計一小時以上;3、“盤坐游戲”每天累計一小時以上;4、“盤坐保持”每天累計一小時以上,多做更好;5、“頭頂功”每天上午做30分鐘左右;6、“環形鉆、爬、跑”每天上午、下午各30分鐘左右;7、“跳土坑”每天早晚各20分鐘左右。8、其它事項:睡眠狀況、飲食狀況、按摩、外出玩耍等。9、本表在老師指導下由家人填寫,每天一張。
小K訓練手記之九----左腦的開發訓練
關于左腦的功能問題,我研究有比較長的時間了,并且在豆豆和其他幾個案例上有成功的實踐。
通過觀察,我發現小K左右手的的功能沒有明顯的分化,也就是說,沒有形成具有優勢的慣用手。在日常生活中,他的左右手幾乎是均衡使用的,沒有形成一般人的右手慣用優勢。
根據有關資料,人的大腦交叉指揮著人體的肢體活動,即左腦指揮右側肢體,右腦指揮左側肢體。從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看,左腦是主管人的語言、邏輯、數理、社會競爭的腦區,也是人的優勢活動腦區。右側肢體優勢沒有形成,也反應出左腦的優勢沒有確立,從而影響到語言等功能的發展
。
在實踐觀察中,我接觸過約200名案例,據我觀察,一般來說,有語言的患兒右手優勢分化明顯,而沒有語言的患兒則無明顯的右手優勢。我曾寫過一篇手記,記錄了一個12歲的無語言患兒,也觀察到無右手優勢,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小K已近十歲,尚無明顯右側分化,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考慮到以上的因素,在訓練開似約三周后,開始給小K增加右側肢體訓練及左側頭皮的按摩項目。右手力量和靈活性訓練的方法有很多,單手捏象皮泥、使用剪刀、使用筷子等等都可以,貴在堅持和有相當的運動量。按摩左側頭皮,我在一些文章中有過不少論述,主要是根據“全息原理”和“投射原理”,用手或家用保健按摩器輕揉地按摩患兒,運動語言區、聽覺區、理解語言區等,并根據患兒的表現進行調整。
2008-8-8
小K訓練手記之十----家庭環境的調節
到本周,小K在我直接干預或指導下訓練約四十天了,由于豆豆接近開學,我也有些別的事情,小K的訓練將告一個段落。以后的訓練將主要由他的嬸嬸操作,我將給予一些指導和咨詢。
小結一下小K的情況,總的來說,小K在這四十天里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對此他的父母、親人、鄰居都看到了并給予充分肯定。從訓練開始時和本階段小結時拍攝的影象資料可以看出幾個顯著變化,第一,小K的眼神變得清亮而靈活了,原來的眼神是呆滯、無光、渾濁、渙散的。眼睛是心靈之窗,這些變化說明他的心理活動開始活躍起來。第二、小K變得安靜了許多,情緒的爆發、打人、自傷的行為減少了很多。開始時小K總是很頻繁地面帶兇相發脾氣、怪笑、怪叫,現在基本上能平靜的與訓練者一起游戲。語言方面,能模仿一些雙音節的發音,詞匯較前增多。
當然,一個近十歲的孩子訓練了40天只是開始,后面的路還很長。在周末我讓他們家人又布置了一間專用的“兒童工作室”,讓小K在里面做手工活。接下來的重點是讓他學會聽從家人的指令,然后就是他需要學會自己安排每天的活動時間。
關于家庭的氛圍調節,這個問題涉及很大,我每次欲寫又止。我很清楚,自閉癥并非是教養方式不當引起的,這點早有定論。但是從深層次說,患兒的癥狀與父母的行為模式又有密切的聯系。這里所謂“深層次”是指父母的性格因素、心理因素、為人處事方式等等。這次我與小K共同生活一個多月對此是深有感觸的,人的內心世界是如此的微妙與復雜,以致于我產生一種敬畏,不敢輕易說三道四。
家長的行為調整說到底是德行的修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每個人一輩子都是學生,都談不上給別人作“咨詢”。我深感德行不夠,不敢長篇高論,偶有感悟,寫上幾句與家長共勉吧。
心地善
廣積德
家庭和
生活樂
勤修為
自閉除
2008-8-18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