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白癡,一半是天才”,因患孤獨癥(又稱自閉癥),快滿8歲的小"雨人"小明屢次被小學拒之門外(本報前日報道)。多個事例表明,在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小“雨人”也能走向正常的人生軌跡。本報對這一特殊群體的報道,引起了眾多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關注。針對小明“讀書難”的問題,彭州市教育局局長高顯忠昨日表態,下學期,將全力幫助小明進入普通學校讀書。
局長表態:一定盡力幫孩子進校門
對于智力不錯、表達稍有欠缺的小明,彭州市教育局局長高顯忠認為“應該給娃娃一個機會”。本報對孤獨癥兒童的系列報道,高局長非常關注和重視,“這樣的孩子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寬容和支持?!?/p>
他表示,小明處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門有責任保證他接受教育的權利。彭州教育局教務科也表示,在學習能力方面,需要醫院對小明的能力進行一個評估,如果夠得上上小學的標準,一定全力幫助其進入普通學校念書。若能力不夠,則建議家長把娃娃送到彭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由專人負責,專門針對自閉癥?!?/p>
成都市殘聯:力挺孩子“隨班就讀”
在成都市殘聯自閉癥協會主席饒麗琴的組織下,成都眾多孤獨癥兒童的家長成立了一個協會,常常聚一聚、聊一聊,相互溫暖,給彼此“繼續走下去”的信心。殘聯設有一個專門針對孤獨癥患者的康教中心,通過專業化的訓練,幫助自閉兒童活化神經與大腦,達到全身神經體系整合統一發展的目的,從而提升他們在行為、學習、語言、注意等各方面的能力。
家長如何安排孩子的訓練?饒麗琴建議,對學齡前的孩子,應該加強在物理方面的訓練。在7~14歲,饒麗琴力挺“隨班就讀”,只有讓孩子融入同齡人的環境,才有可能像同齡人一樣正常成長。她認為,像包涵媽媽那樣的“陪讀”方式非常好,如果家長不能陪讀,找一個人陪讀也可以。
孩子離開學校后應該怎樣融入社會?她稱,目前成都市正在推廣“陽光家園”的建設,青羊區和金牛區已開始運作。能力欠缺的孩子可以考慮進入殘聯的“庇護工廠”這種具有照料性的養護機構工作。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