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孤獨癥孩子的研究方面比美國要晚十年左右。在讓孩子受教育方面,日本家長的呼聲更為強烈。和中國的發展過程類似,孤獨癥孩子的家長先是自己應付,后來就一起成立了機構抱團取暖。日本的第一個相關機構是1980年成立的?,F在,日本全國各地都有針對孤獨癥的成人機構和兒童教育機構。日本的模式是在每個地區建立教育資源中心。國家、地方、當地教委各出一部分錢,一起來建。我去日本的幼兒園做咨詢,查看幼兒園的孩子的狀況,看他是不是有孤獨癥,都有什么樣的特征。咨詢以后,我們會給家長一個建議,看他們是希望孩子去普通學校,還是特殊學校。當然,最終這需要母親來決定。家長其實都希望孩子上理想的學校,我之前的調查發現,百分之百的孩子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普通學校。
在日本,普通學校也有特殊班級,孩子可以在特殊班級里隨班就讀,此外還設有特殊教室。在特殊教室里,只有持特殊專業教師資格證書的老師們才能任教。在普通學校里,沒有專人為孤獨癥兒童服務,只有一個生活指導員來陪伴孩子。但是這個指導員只有疏導殘疾兒童的證書,針對孤獨癥兒童還是力不從心的,這就需要我們這樣的專業人士去各個學校、各個幼兒園進行巡回指導。
在特殊學校就完全不一樣了?,F在日本因為孩子也少,特殊學校的老師一般都能做到對特殊孩子的一對一教育。但是,和國內的家長一樣,日本好多家長也都希望孩子能去普通學校。我認為,上特殊學校還是普通學校不能一概而論,應該根據孩子的狀況,給他一個適當的大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憑感覺就知道,這個人我能不能放心把我自己交給他,這個地方我要不要待。孩子也許沒有語言,也沒有身體語言,但是他合不合作是能感受到的。給他一個安定的環境,讓他能夠放心地去學習非常重要,社會這個大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嬰幼兒1歲、1歲半、3歲的健康診斷三常規是必須進行的,這是日本政府規定的免費診斷。在3歲之前進行孤獨癥的診斷非常重要,早發現、早告知對于家庭和社會都有益。家長知道孩子得了孤獨癥以后才會想怎么辦,怎么做生理治療,未來怎么規劃教育和人生。
日本的孤獨癥教育里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就學咨詢,這個和普通孩子是一樣的?;加泄陋毜暮⒆釉谛W和中學的銜接方面,都有專業人士做個別指導計劃。指導員會建議孩子怎么規劃未來的學習,去指定的學校,找專業的康復人士和醫療機構等。日本和中國是一樣的,都是學區入學制。對孤獨癥兒童來說,如果想去特殊學校,就要給當地政府寫申請才行。目前在中國就有一些入學困境,有的孩子都八歲了都沒能去學校,因為去特殊學校需要殘疾人證書(孤獨癥兒童算不算殘疾人是個問題),去普通學校的話學校又不收。其實,就是給殘疾人證,很多家長也不愿意。家長不能接受一紙證明說,這個孩子是殘疾人或者是有精神病。其實孤獨癥應該被單獨列為發育障礙,它不是殘疾也不是精神病。也許以后能夠發放這個發育障礙的證書,并且有制度支持來改善現狀。日本國家教育系統有一個專門的計劃,就是進行網上教育,給予特別指導。如果這個計劃能夠兌現,那么無論是什么樣的孩子,無論是在什么地方學習和生活,就都可以接受教育了。尊重孩子的個性,孤獨癥孩子也有自己的個性和選擇的權利。我們希望國家設立各種更有效、更完善的制度,從人文的角度去考慮孤獨癥的研究,讓孤獨癥孩子能上學。
?。▍螘酝?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