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出現問題的成因
器官缺陷—失聰、裂唇、智障、腦麻痹等。
說話不清—不懂得控制口腔肌能,咬字發音不正確;口吃、聲音沙啞、情緒緊張或發音速度不適中,都令說話不清。
理解能力—智力的限制,專注力弱,欠缺與人溝通的機會,影響理解能力。
表達能力─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說話組織能力較弱;認識字匯過少;欠缺模仿的機會,都影響表達能力。
缺乏溝通—自閉癥,欠缺主動溝通的動機。
響應語言表達的重要性
當智障學員表達需要,得到適當響應,他便會繼續表達需要。
相反,得不到適當的響應,漸漸地,學員有需要也不再表達。
訓練智障人士語言的一些策略方法
生活教學法——在日常生活中,遇見不同事物,實時教導學員理解及表達。
伸延句子法——循序漸進地由單字至句子,由簡單至復雜,提升他們的說話能力,例如:橙→要橙→永強要橙→永強要食橙。
游戲學習法——對于一些專注力低的學員,透過游戲中學習,加強認知能力,加深對不同事物的認識,較為有效。
分類學習法——可以運用溝通咭,有系統地將學習內容分類,配合情境學習。例如:人物、地方、交通工具、食物、水果等。
引導教學法——盡量運用環境和提示,引導學員正確說出答案。例如:請學員跟導師說蘋果,學員并沒有響應。導師改變要求,請學員找出放在臺上的蘋果溝通咭,當交給導師時,導師便詢問:「這是什么?」引導學員回答:「蘋果?!?/p>
其它例子:讀數字1,2,3,(?),5。引導學員讀出4字。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