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 “我很想多跟其他家長交流的。”“家長培訓我們能去聽嗎?”時報公益行動得到“星爸”、“星媽”的呼應,“星星父母互助聯盟”繼續擴大,QQ群成員已有38名,“星星父母互助聯盟”成員總計已有56人。
昨天,一位30名星星孩子的“母親”向聯盟求助。
微笑是最好的力量
“雖然有點遺憾,但寶寶仍然是我們一家的開心果??粗惶焯爝M步,雖然,是很小很小的一步,我們也感欣慰。他很努力,盡管他很小。”QQ群上,網友“黎明前的甜點”很樂觀。
他的樂觀,感染了其他網友。
“他一定會快活起來的。祝福你!”
“微笑是最好的力量。”
剛加入的成員,也老朋友般和大家敞開心扉,互相支持,互相鼓勵。
昨天,“星星父母互助聯盟”QQ群成員增加到38人。
“星媽”辦的機構面臨停辦
昨天,馬琛帶著康復中心的30名孩子及他們的家長,到杭州市動物園進行情景教學。“孩子們不能總在室內,也要接觸大自然。”活動后,20名孩子的家長加入了“星星父母互助聯盟”。
“馬老師,孩子摸了大象,跟我說好玩。”一位家長興奮地告訴馬琛。
游戲中,盡管家長們笑得很開心,但他們內心焦慮,因為規模不大的“康乃馨”可能面臨停辦。
馬琛很憂心。
和北京著名的“星星雨”自閉癥康復機構一樣,馬琛自己也是一位“星媽”,5年前,為給患自閉癥的3歲女兒治療,放棄聲納工程師職業,賣掉房子湊了25萬元,辦了康乃馨兒童康復中心。
馬琛說,辦學就像無底洞,康復中心每年只能留下30%的老師,工資待遇上不去導致老師頻頻跳槽,新老師的培訓費就會成為重復投資。
“想過停辦,但這些孩子怎么辦?家長找個康復機構不容易啊。”所以,馬琛還在堅持。
特教老師就是留不住
26歲的張德玉,本科學的是外語專業。在大學做了多年義工,畢業后碰巧“康乃馨”正在招人,憑著愛心和熱情,進入了特教領域。
一般老師剛進中心不能帶孩子,需半年到一年培訓。開始的半年,張德玉作為孩子輔助老師,扮演的基本是家長的角色。
“第一個月拿到手的工資是780元。”張德玉苦笑。放棄,他想過不止一次。
自閉癥孩子不好帶,學習進度慢,張德玉說,孩子常常會沒征兆地沖上來打人、咬人。“康乃馨”所有老師都遇到過。
張德玉工資已漲到2000多元,但他說:“如果機會合適,我可能退出這個行業,太辛苦了。”
惟一支撐他的就是責任,“去年說要辭職,很多家長哭著挽留,不忍心走啊。”
“康乃馨”常常是一次招10個老師,1年后只留下兩三個。
費用一高孩子停學
老師待遇為何上不去?
以“康乃馨”為例,30名孩子視家庭情況不等收費,每月托管費5萬元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666元。這筆費用,差不多可抵消26名教職人員(包括輔助工)開支。
老師平均月工資1900多元。這與普通幼兒園老師收入相比,差距明顯。
若老師每月薪金提高1000元,以“康乃馨”為例的話,工資多支出3萬元,分攤到30名孩子的培訓費上,他們的支出就要翻倍。
馬琛說:“孩子平均每人每月已達1666元。提價后,每月3000多元學費,起碼有一半孩子會退學。我們這里的孩子家長,經濟收入并不好。”
家長說,費用提高他只能讓孩子停止治療。
民辦機構希望政府扶持
政府機構投資辦學可降低托管費,讓更多孩子走入治療行列。僅靠政府投入辦學,數量肯定滿足不了需求,還需要更多的社會資金進行公益性辦學。
在杭的自閉癥兒童康復機構一共三家:青蘋果樂園、啟明星和“康乃馨”,青蘋果樂園是省殘聯全額撥款的,啟明星會得到市殘聯的一部分補助,而“康乃馨”這樣的無政府撥款的民辦公益機構遇到了難題。
“我們能得到的扶持只有免稅。”馬琛說,而另一個扶持政策很難實現,“我們中心所在城區政府部門表示,只要戶籍在城區且持有殘疾證,每人每年補貼2000元治療費,直接劃到我們這里???0個孩子幾乎無人符合條件。”很多人戶籍不合要求。
北京有家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已是國內第一家民辦的自閉癥兒童教育機構,主要負責家長培訓,全國各地已有6000多名家長接受過培訓。“星星雨”創辦15年,運作靠企業贊助,每兩個半月舉辦家長培訓,一次費用高達5500元。“當然,企業投資是需要有計劃有明確用途的,吸引企業投資并不容易。”研究所主任教師王秀卿直言。
“要減輕家庭負擔,讓更多患自閉癥的孩子得到治療,市場化模式肯定無法承受,政府介入非常必要。”王秀卿說。
“康乃馨”希望,如能把補助政策門檻降低,民辦機構就可把錢投入到改善老師薪金、教學設備更新,把自閉癥治療基于一個平等基礎。
特別互動
“星星父母互助聯盟”已56人 很快第一次聚會
青年時報倡議成立“星星父母互助聯盟”及QQ群,3天來已形成一個自閉癥孩子父母的小圈子,大家迫不及待地互相溝通和幫助。
“星星父母互助聯盟”的第一次聚會已在籌劃中。
如你愿意加入聯盟,或對我們第一次活動有什么建議想法,請致電13958048584,找記者俞琪聊一聊,也可以加入“星星父母互助聯盟”QQ群,群號72148389,在上面留言。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