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一個月真是過得好快,轉眼間我又快要送走秋風爽爽的秋天,迎來寒風的冬天,也意味著我們快度過2007年,所以我們工作的時候,爭分奪秒努力用心工作每一天。
在這個月我們都過得踏踏實實,孩子與老師也同時雙豐收。孩子收獲的是每一天的進步,家長收獲的是孩子每天的進步與希望,老師收獲的是家長的認為與肯定。在10月份中,我們學校組織老師進行理論性的學習,學習的內容是應用ABA。對于我們來講平時我們用的訓練方法基本上都是ABA。但真正理解ABA的含義,真正會操作ABA的卻是做的不好。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去努力學習,歸納自己每天工作的心得與方法,這樣才會在各個方面去提高自己。
為了提高自己,為了鍛煉自己,學校領導、部門領導的領導與引導,我走進了一個星期只上一節的家長1對1 ABA 課堂,去指導家長家庭訓練的方法。
下面是我本周內上的一節課的心得——
老師:張珍
學生:AB4、AB5班的學生
課堂內容:
1. 學習認知前孩子應具備哪四個條件?
?。?)孩子有一定的視覺基礎,能聽指令看人,能聽指令看固定的物品;
?。?)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及配合意識;
?。?)孩子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能聽指令理解“拿”的含義;
?。?)孩子具備視覺基礎,能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環視方向追視物品、拿物品。
2. 指導家長實踐操作,從2—3個物品中聽指令做選擇。
例:蘋果、書包、杯子。
對于程度不好的孩子我們需要怎么做?對于有一定理解能力、能聽指令拿1—2個固定物品時,我們以后又該怎樣做?對于孩子能聽指令拿每一件物品時,我們家長又如何向下延伸?
課堂目的:通過本節課訓練,使家長們更清晰了解孩子現在的基礎點。在家中訓練時,能靈活掌握孩子的基礎點進行生活化訓練,使家長在家庭訓練使更有目的性。
教學流程:
1. 老師要求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手搭肩,拉隊走進教室,聽指令放書包;
2. 家長一塊進行點名字,點完名字后讓孩子聽指令搬椅子,與家長面對面坐進行常規訓練;
3. 與家長共同討論訓練認知之前孩子應具備哪些條件;
4. 實踐進行操作,讓孩子從2—3個物品中做選擇。老師在旁邊進行一一指導訓練,并講解。
5. 結束本節課。
課后分析:通過本節課與家長共同上課,發現家長現在在上課的配合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家長在給孩子訓練時,往往掌握不住與孩子的訓練重點,及孩子現階段的基礎點。在給孩子做家庭訓練時,如果這一項內容他會了,卻不知道根據這些物品如何向下進行生活化的延伸;當孩子不會這一項內容時,孩子做不出正確反應時,他卻不知道如何進行輔助;等等。
通過這一個月中給孩子家長進行指導,我認為自己知道一些知識往往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以后面臨的是指導家長,指導家長如何訓練、如何操作……
我們必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扎實的實踐經驗,最主要的是如何引導家長讓孩子有興趣的學習。我們在日常生活訓練中,應該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中學習!
指導家長,就意味著讓我們加速學習!
在這個月我們都過得踏踏實實,孩子與老師也同時雙豐收。孩子收獲的是每一天的進步,家長收獲的是孩子每天的進步與希望,老師收獲的是家長的認為與肯定。在10月份中,我們學校組織老師進行理論性的學習,學習的內容是應用ABA。對于我們來講平時我們用的訓練方法基本上都是ABA。但真正理解ABA的含義,真正會操作ABA的卻是做的不好。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去努力學習,歸納自己每天工作的心得與方法,這樣才會在各個方面去提高自己。
為了提高自己,為了鍛煉自己,學校領導、部門領導的領導與引導,我走進了一個星期只上一節的家長1對1 ABA 課堂,去指導家長家庭訓練的方法。
下面是我本周內上的一節課的心得——
老師:張珍
學生:AB4、AB5班的學生
課堂內容:
1. 學習認知前孩子應具備哪四個條件?
?。?)孩子有一定的視覺基礎,能聽指令看人,能聽指令看固定的物品;
?。?)孩子具備一定的自控能力及配合意識;
?。?)孩子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能聽指令理解“拿”的含義;
?。?)孩子具備視覺基礎,能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環視方向追視物品、拿物品。
2. 指導家長實踐操作,從2—3個物品中聽指令做選擇。
例:蘋果、書包、杯子。
對于程度不好的孩子我們需要怎么做?對于有一定理解能力、能聽指令拿1—2個固定物品時,我們以后又該怎樣做?對于孩子能聽指令拿每一件物品時,我們家長又如何向下延伸?
課堂目的:通過本節課訓練,使家長們更清晰了解孩子現在的基礎點。在家中訓練時,能靈活掌握孩子的基礎點進行生活化訓練,使家長在家庭訓練使更有目的性。
教學流程:
1. 老師要求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手搭肩,拉隊走進教室,聽指令放書包;
2. 家長一塊進行點名字,點完名字后讓孩子聽指令搬椅子,與家長面對面坐進行常規訓練;
3. 與家長共同討論訓練認知之前孩子應具備哪些條件;
4. 實踐進行操作,讓孩子從2—3個物品中做選擇。老師在旁邊進行一一指導訓練,并講解。
5. 結束本節課。
課后分析:通過本節課與家長共同上課,發現家長現在在上課的配合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但家長在給孩子訓練時,往往掌握不住與孩子的訓練重點,及孩子現階段的基礎點。在給孩子做家庭訓練時,如果這一項內容他會了,卻不知道根據這些物品如何向下進行生活化的延伸;當孩子不會這一項內容時,孩子做不出正確反應時,他卻不知道如何進行輔助;等等。
通過這一個月中給孩子家長進行指導,我認為自己知道一些知識往往是不夠的,因為我們以后面臨的是指導家長,指導家長如何訓練、如何操作……
我們必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扎實的實踐經驗,最主要的是如何引導家長讓孩子有興趣的學習。我們在日常生活訓練中,應該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在愉快輕松的情緒中學習!
指導家長,就意味著讓我們加速學習!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