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為靜靜的進步鼓掌,靜靜開心地笑了。
一年前,她不愿說話,走不穩路,反應遲緩,父母曾帶著她到上海、北京等地求醫問藥,被醫生診斷為“輕度自閉癥”。一年后,孩子會跑、會笑,不再自閉,走出孤獨,母親為此流下感動的淚水。
春節前夕,市青少年宮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學員年終匯報表演,頒獎典禮上,10歲的靜靜榮獲“優秀學員”稱號。上臺領獎那一刻,靜靜面帶微笑,快步走向獎臺,大方地接過榮譽證書,還向臺下的媽媽揮了揮手……
許多家長或許都感受過這樣的時刻,可就是這些簡單的動作,卻讓臺下的靜靜母親喜極而泣。因為,一年前,靜靜還是一個不愿說話,連路也走不穩的“輕度自閉癥”患者。
一位特殊母親的求助信
1月30日,團市委書記張政收到一位署名“一位努力而又需要幫助的母親”的來信,信中講述了她10歲的女兒患有自閉癥,開始連走路都不會,自己和丈夫千辛萬苦到處求醫治病,為了女兒,她已放棄了工作。去年4月,孩子在青少年宮接受了感統訓練,有了很大的改變,讓他們重新找到了希望和信心。
因為多年治病,家里經濟拮據,繼續治療的費用還無著落。但這位母親在信中說:“我們一定會堅持下去,直到女兒和正常的孩子一樣?!?/P>
收到信的第二天,團市委書記張政、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和市青少年宮負責人一起,前往衢江區蓮花鎮缸窯頭東坑塢村看望靜靜一家,并送去了2000元慰問金。
剛下車,靜靜就開心地向我們跑過來。據孩子的媽媽介紹,靜靜到青少年宮接受感統訓練后,最大的變化就是愛笑了。此外,能自己穿衣,走路也正常了;學習上,也能較熟練地背誦、讀書、寫字。
了解到靜靜的家庭情況和訓練成果,張政鼓勵靜靜能堅持訓練,鞏固成果,盡早恢復健康。市青少年宮也表示將給靜靜減免部分學費。
缺少活動造成“感覺統合失調”
說起對孩子的教育,靜靜的父母悔恨交加。由于平時工作很忙,靜靜出生后,夫妻倆都沒有時間照顧孩子。他們以為只要小孩子有人照顧,不哭不鬧就行了,于是就請了一個保姆在家照看。保姆采取的是“睡覺策略”,喂飽了就哄孩子睡覺?!罢侨鄙倩顒?,靜靜出現了‘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笔星嗌倌陮m老師阮靜波多年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她介紹,年輕的父母沒有意識到,小學生的手眼協調、良好的運動技能是基于嬰兒期的抓、爬、
拖、拿、轉等一些活動,而閱讀、寫作的技能與早期的轉圈、平衡、翻筋斗有關。
可惜的是,年輕的父母不懂這些,直到孩子3歲了,靜靜的父母才注意到孩子學說話、走路都比其他孩子晚,上幼兒園后,這種差距更大了。上小學后,孩子明顯變得很孤僻,不愿意說話,不愿和其他孩子交往。
阮老師說,像靜靜這種情況,專業上被稱為“兒童感覺統合失調”,這意味著孩子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能力,因此就會出現諸如自閉、多動、不會穿衣服、迷失方向等情況。靜靜剛到青少年宮時,就表現為不愿與人交往,協調性差,學習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孩子,且有自閉傾向。
自閉癥也稱孤獨癥?!皩е聝和霈F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家長教育方式的失誤?!比罾蠋熣f,一個孩子一出生就具有原始的反射行為,他們與這個世界的聯系必須通過視、聽、嘗、嗅、觸這5個途徑。孩子是通過他所看、所聽、所嘗、所聞和所觸來學習,從而使大腦的各路神經打通,使腦的功能運轉起來。因此,靜靜當初嚴重的自閉癥狀和行為能力差,都是由于在她身體生長和發育的重要階段,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方式和行為訓練方式。
七歲前是訓練孩子的黃金時代
在我們身邊,和靜靜一樣存在“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有不少。據市青少年宮主任王建國介紹,青少年宮“感統訓練營”自去年3月開設以來,已有100余名兒童接受了訓練。從第一期的10余個孩子到第三期的50多個,感統訓練正逐漸被許多家長接受。
王建國說,很多城市單親家庭孩子和農村留守兒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閉癥狀。比如不喜歡被人觸摸、不喜歡玩秋千、特別怕黑、動作笨拙、不會自己穿衣服、好動等,這些都是“感覺統合失調”。而感統訓練,就是針對這類兒童開展的行為能力和思維能力訓練。在北京等大城市,很早就開設了相關的訓練班和培訓課程。
據專家介紹,七歲前是感覺運動發展的最佳年齡,行為能力、行走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和智力,以及個性的形成,大都在這個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不僅能夠解決問題,而且可以開發孩子的大腦,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學習能力。
對于問題孩子,他們最需要的還是父母正確、科學的教育方式。愛孩子,就是讓他健康成長,不拋棄、不放棄,只要方法得當,許多孩子的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徐桂麗/文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