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老師:
您好!
我的孩子有輕度孤獨癥,現在上小學一年級。我已經將孩子的情況完全告訴了學校,學校不允許陪讀,也沒有教育這種孩子的經驗。
孩子的班主任說,他上課老嘟囔,攪得都沒法上課了。老師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搗亂。老師的話,讓我們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我所能做的只是,上課前叮囑,課后根據他的表現給予獎罰。但現在看來,這一方法收效不大,因為難以再找到他特別渴望的事物。
和上課老是說話同時存在的另一個讓老師極為不滿的問題是,孩子到處亂畫。這兩個問題作為我近十天來重點叮囑的內容,只在頭兩天收到了效果,但現在已發展到老師無法容忍的地步了。
我想,我(包括老師)根本做不到讓孩子在課堂上遵守紀律,我想要采取的對策——讓孩子在上課的頭十分鐘或二十分鐘做到不說話、不亂畫,隨后如果他忍不住了,想說話了可以小聲說不讓別人聽見,想畫了可以在指定的本子上畫。
迫切需要您的指導!
您好。您的信我看到了,在您前面還有很多信、很多事情,照顧不到,請理解。
給您以下建議。
第一,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必須先建立理念和原則,這是解決具體事情的指導思想。您自己先有一個理念和原則,然后和老師溝通,老師如果認可您的理念和原則,那么,以后在解決具體問題上,才能一致。要注意的是:理念和原則的溝通,不是在孩子出問題以后,一定是在孩子順利的時候。孩子一有問題,老師心理抵觸情緒嚴重,什么也聽不進去,還容易和家長產生矛盾。孩子順利的時候,老師心情好,什么道理都容易接受。這個時候是在原則上達成一致,您心里必須清楚,這是為了孩子出問題時做鋪墊,做準備的。最重要的原則是:老師認可他是一個特殊的孩子嗎?老師認可他受教育的權利嗎?老師認可特殊的學生和別的學生不一樣,在教育策略上要區別對待嗎?老師認可這個孩子在班里一定會產生和集體環境的矛盾嗎?老師認可解決矛盾的辦法是給予個別輔助嗎?這些認識問題是處理具體情況的原則。如果原則就不一致,那么具體的處理方法上,肯定您和老師有矛盾。孩子上學過程很長,起碼9年,他要經歷很多老師,孩子今天是這個問題,您解決了,明天還有別的問題,會層出不窮的。具體問題我們解決不完的,但是,只要有原則就好辦了。
第二,有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孤獨癥孩子上學,再好的孩子都需要輔助,進校,進班是常用的方法,我進過,我聽方老師的講話,他也去過,如果當初我們沒有給孩子這個條件,那么,孩子的學能不能繼續上下去,上成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起碼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上學要成功,成功要輔助,輔助要進校”,就如“汽車要開動,開動要用油,用油要加油”,現在如果您告訴我沒有油,那么我也沒有讓汽車跑起來的方法。孤獨癥孩子上學要輔助,至于誰來輔助,怎么輔助,是具體的方式問題,而必須給予輔助,是原則問題。不是您進班輔助,就要有別人進班輔助,不是用進班的方式,就是用其他的方式,現在您用的輔助方式如果效果不好,那就要改成其他的方式。如果不給孩子進班輔助的條件,還讓孩子繼續全日上學,還不影響教師上課,有點難為孩子。
第三,孩子的老師還不了解孤獨癥,她不能理解孩子自言自語的原因、這個現象的發展趨勢和目前的處理辦法,那么,老師現在的態度反映就是正常的。關鍵是您要給老師關于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您短時間內解決不了讓老師接受孩子的特殊,并同意進班輔助的問題,那么,可以先減輕老師集體教學的壓力,減少孩子在校的時間,適時再恢復。這也是常用的辦法。
希望您注意的是:孤獨癥的問題不能就事論事,一個自言自語現象,受到孩子的大腦發育,自我意識、社會認知、控制能力等很多方面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響,不是有一個好的辦法就能夠立刻“藥到病除”,它需要整體調養,全面改善。就是您做得很正確,也還需要長時間的等待呢。
關于亂畫的問題,您處理是對的。有的行為,如果不能馬上消除的,給限定范圍和條件。
時間關系,只能先說這些了。供您參考。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