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將為大家分享游戲的訓練的前備技能和方法。
對于孩子的社交能力,我們可以將他歸類于一個一個的“里程碑”,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應該具備相應的能力或者習性。對于孤獨癥兒童而言,這些是極為重要的參考,雖然相對滯后,但如有能力,需要孩子掌握這些。
1歲——2歲:
能夠模仿簡單的成人動作;對同伴的活動表現出興趣;能夠玩簡單的互動游戲;喜歡聽簡單的故事;喜歡打鬧游戲;能夠參與平行游戲
2歲——3歲:
試圖安慰悲傷的他人;能夠使用想象性玩具;懂得分享玩具;在游戲中假扮成人角色;模仿之前的一個游戲;參與收到監管的集體游戲
3歲——4歲:
對朋友有不同的喜愛程度;能夠表達自己的喜怒;在游戲中假設多個不同角色;能夠在游戲中“輪流”
4歲——5歲:
有一個親密小伙伴;能夠玩雙人合作性游戲;能夠捋順游戲的邏輯性順序;能夠遵守游戲規則;接受他人幫助和提供幫助給他人;“分享”和“輪流”無需提醒
5歲+:
初步“共情”,感同身受;有多個小伙伴;遵守社會準則和秩序;參與復雜的角色扮演游戲中;能夠在游戲中下決策;能夠玩多人團體合作游戲
以上是各個年齡段孩子應該掌握的社交“里程碑”??吹竭@里,大家是否替自己的孤獨癥兒童“捏一把汗”?需要承認,這很難,我的兒子也無法全部做到。但這并非難以實現!
首先,我們需要確保孩子有著一定的前備技能,他們分別是:
1、目光對視和目光追隨
2、模仿能力,仿說和仿作
3、分享式注意:指既能夠接受他人分享,也能夠給予他人分享
4、社會性反應:指能夠對他人的社交行為產生反應,例如別的小朋友對孤獨癥兒童說:一起玩,孩子能夠回答:好。
5、社會性發起:指主動發起社交行為,例如走到小朋友身邊,拍拍小朋友的肩膀,說:我能和你一起玩嗎?
這些前備技能是從易到難的,需要循序漸進的訓練,當技能準備完善,我們就可以進入游戲訓練的環節。
我這里給大家推薦2種游戲訓練方式,這需要家長們用心去準備,雖然復雜,但效果顯著!
1、視頻示范
第一步:確定目標行為
我們需要明確,這次的游戲需要孤獨癥兒童擔任何種角色,完成何種任務,然后將任務一一分解,列出。例如,我們想讓孩子表演“警察叔叔”
第二步:編寫腳本
將任務分解并形成“劇本”形式。例如游戲場景是“警察叔叔發現了和媽媽走丟的寶寶”。首先“寶寶哭”,然后“警察叔叔上前詢問:你為什么哭???”,而后“寶寶回答:我找不到媽媽了”,而后“警察叔叔說:我帶你找媽媽”,然后“警察叔叔領著寶寶來到另一個房間,找到媽媽”,而后“寶寶和媽媽謝謝警察叔叔”,最后“警察叔叔敬禮說:不用謝”。
第三步:找演員做示范,并錄制下來
如果有能力,我們可以對場景進行一定的裝扮,然后需要演員按照腳本完成演示,并錄制成視頻(視頻盡可能簡單易懂,并控制時間不宜過程)
最后一步:在游戲進行前,播放數次
2、漫畫示范
漫畫示范和視頻示范的原理相同,是將腳本內容以圖片的形式展示,每一步一張圖片,有著一定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隨時可出示,哪一個環節出錯,可以準確提示
劣勢:準備時間較長;圖片過于抽象;沒有語音,需要家長口述講解
或許,大家可能會覺著這樣太難,太復雜,太繁瑣,然而,我想對大家說,孤獨癥兒童的干預訓練,向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用心的思考,就沒有成功高效的干預。
也希望借這篇文章,能夠讓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干預方式,更加深入,更加認真!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