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打電話 很多人都喜歡打電話。 有時爺爺奶奶會打電話給我。我們用電話講話。 有時別人會給我打電話。 當別人打電話來時,我要把電話的話筒拿起來,然后說:"喂"。 打電話的人會回應我。 有時我不認識打來電話的人。問問那是誰是個好主意。 有時別人會打錯電話。這說明他們按了錯的號碼。我可以和他們說:"對不起,你打錯電話了。"然后我說:"再見"后就掛上電話 學習玩的公平 和小朋友玩的時候要公平。 有時在玩游戲的時候,我的小朋友會贏。 別人贏了一個游戲的時候,我要盡量保持平靜。 如果我的朋友贏了,我可以要他們再玩一遍。這是友好的表示。 玩游戲的時候要公平。這樣小朋友們才愿意再玩一遍 和別人一起玩玩具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玩玩具。當他們玩玩具的時候,他們很高興。 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玩具可以是一件快樂的事。 我可以學習和別人分享玩具。 分享玩具可以是很好玩的。下次我玩玩具的時候,我要試著和別人一起玩,一起開心。 送禮物 禮物是我們送給別人的某樣東西. 人們會互相送禮物. 有的禮物很大 有的禮物很小 當我要送人禮物的時候,我可以說: "我有一份禮物給你." 有時別人送給我禮物. 當人家送我禮物的時候, 我要試著說:"謝謝" 說"謝謝"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人家送禮物的人喜歡聽到"謝謝". 怎樣和人打招呼 和人打招呼有很多方法. 當我看到認識的人時,我可以笑笑,和他們說"嗨."他們可能也說"嘿",也可能停下來和我說話. 有的人我可以和他們握手.去看朋友和親戚時我可以抱抱他們,或輕輕拍拍他們的后背或肩膀. 如果我在路上遇到認識的人,我也可以向他揮揮手,笑一笑,或是點點頭. 大家都喜歡我向他們笑一笑. 微笑讓人快樂. 聽別人講話的時候要看著別人 當別人和我講話的時候,我要注意聽。這是一個好行為。 看著那個和我講話的人可以讓那個人知道我在用心聽他講話。 有時我可以看著他的臉。我試著這末做,他就知道我在聽他講話。他會很喜歡我這末做。 和別人講話時不可以走開 我時常和別人講話。 當我和別人講話的時候,我不應該在講話時走開。 如果我走開的話,我會傷害那個人的感情。 別人要是在我說話的時候走開,也會讓我不高興。 當我和別人講話時如果不看他,他會不容易聽清我的話。 如果我在講話時站好不亂動,看著和我講話的那個人,我就會有很多朋友。 社交故事 「社交故事」為美國自閉癥兒童輔導員卡露古利 (Carol Gray) 所創。它是借著說故事的方式,向自閉癥兒童仔細地描述一個特定的社交處境,令他們明白在處境中應有的行為,從而引導他們模仿正確的社交行為和態度。當我們向自閉癥兒童反復說故事時,這些社交常識便會植入他們的腦海中,增進他們對社交處境的理解,并使他們能主動地、自發地對相應的處境作出恰當的反應?! ?BR> 「社交故事」原本是針對有說話理解能力、有句子組織能力的自閉癥兒童來設計的。一般認為適用于能力較高的輕中度弱智自閉癥兒童,而對能理解簡單符號及簡單的語句的學生尤有幫助?!?BR> 一般人在接觸到別人的社交場合中,往往很容易便能從當時的情況、別人的表情反應和常見的環境提示等來估計別人的想法,甚至推測別人將有的反應,由之能輕易作出別人預期的恰當的社交反應。這種審時度勢、觀言察色的能力,我們可以稱之為「透視別人的能力」。 一般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漸漸地學懂以至靈活掌握這種「透視別人的能力」,更具體的說,則包括:感覺的判斷、概念的判斷、情感的判斷、屬于第二者的判斷、群眾的判斷等。并且他們會逐步把這種能力曾運用所及的各種社交處境分類歸檔,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起一個可名之為「社交數據庫」的記憶檔案,當中包括有人物檔案、態度檔案、社交行為檔案等?! ?BR> 問題在于很多有關自閉癥兒童的研究都指出自閉癥兒童根本缺乏這種「透視別人的能力」,而存放在腦中的社交行為資料也是雜亂無章的,甚或可以說沒有分類歸檔。結果每當他們面對一個社交處境時,便無法在數據庫中提取相關的資料,從以作出應有的社交反應?! ?BR> 基于上述的心智理論,「社交故事」的方法便是希望幫助自閉癥兒童重建他們的數據庫。當然由于他們根本缺乏「透視別人的能力」,所以「社交故事」的方法基本是以死記硬套的方式把一些社交常識植入他們的腦海中。不過這里必須說明的是,所謂死記硬套的方式絕不意謂以指令式的方法強制兒童模仿學習,相反是透過說故事的生動方式來教導或引導他們。這也是「社交故事」之特色所在?! ?BR> 「社交故事」主要是由下列四種句子組成: 描述句描述事情發生時,周圍環境的情況、有哪些人參與、他們的行為等等?!怖常涸?a href="/shuji/" target="_blank" class="innerlink">圖書館內,大家都很安靜地看書。 透視句形容事情發生時,別人對它有何感受和看法,為何他們會作出描述句中的行為?!怖常喝绻覀兇舐曊f話,其它人聽到聲音,就不能集中看書了。 指示句指出應有之行為和態度,提示自閉癥兒童作出適當的反應?!怖常何铱梢試L試合上嘴,不發出聲音。 控制句使用一些特別的提示,使自閉癥兒童能記起應作的行為,使他們能自發地作出適當的反應。這些提示必須能切合個別兒童的特定需要,故我們可盡量與他們一起設計。而對于一些未能明確表達及理解這些特別提示的兒童,在編寫社交故事時是可以省略控制句的?!怖常何铱梢詫⒆炖侠瓱?,保持安靜。 句子比例編寫社交故事時,我們必須注意四種句子的比例:即每出現零至一句指示句或控制句,就必須附有二至五句描述句及(或)透視句。換言之,社交故事中可以沒有指示句及控制句,但就必須仔細描述周遭的環境、人們的感受和反應等。因為若我們向自閉癥兒童多加說明我們的感受,為何我們會在此環境作出這些行為,這樣才能使他們明白我們的處境,從而自發地模仿我們的行為?! ?BR> 眾所周知,大部份的自閉癥兒童是倚賴視覺多于聽覺來學習的?!干缃还适隆拐沁\用了視覺策略。使用社交故事的時候,我們會為兒童制作一本故事書,每一業的內容包括故事的一句文字敘述,以及相關的相片或簡單線圖。這樣,當我們向兒童反復說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能將一個個社交情境及社交行為,變成一幅幅圖畫,打印入自閉癥兒童的腦海里面。 注意事項: 一、因應兒童的理解能力編寫。 二、以兒童作為第一人稱來編寫。 三、應仔細注意個別兒童對故事中所含詞匯的不同理解,特別是故事中不可避免地會帶有價值判斷的詞匯,宜小心辨析兒童是否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例如故事中常會出現「這是不好的行為」,但兒童對于「不好」的理解可能是等于「老師不喜歡」,倘能注意到他們這些細微的理解上的偏差,使能相應地作出糾正及指導。 四、鑒于真實的社交處境往往是存在很多變化的因素,所以編寫故事時應盡量使用「可能」、「有時」等字眼,從而避免兒童誤以為絕對是如此并因而產生不必要的固執行為。 最后,寫故事時盡量加入社交處境所可能遇見之情況,以使兒童學懂較有彈性的社交策略。編寫步驟: 一、觀察:在編寫故事之前,首先要觀察兒童最需要訓練的社交行為,以及他在掌該行為中覺得最困難的地方。 二、編寫故事:因應兒童的理解能力,針對行為中最因難的地方,個人化地編寫故事。若兒童能力能應付,可與他一同編寫故事或引導他說出適當的社交行為及態度。 三、閱讀故事:首先應先將故事讀給兒童聽,成人可站在兒童后側與其一起閱讀故事,或由錄音帶播放故事,讓兒童聆聽。倘兒童能力能應付,應教導他自行閱讀故事 四、背誦故事:若兒童已熟識故事內容,可嘗試讓他背誦故事。若兒童能力未能應付,可跳過此項,繼續與兒童一起閱讀故事或由錄音帶播放故事,使兒童更能熟識故事內容。五、仿真應用:仿真行為的社交情境,讓兒童在指導下執行應有的社交行為。 六、推廣:若兒童能掌握仿真的訓練,可將故事內容告訴第三者。在設定的社交情境下,第三者需要背誦故事來提示兒童或誘導他們作出適當的社交反應。 七、消退/類化:在兒童能自行應用故事時,可使用漸消法引導兒童不再閱讀或背誦故事而繼續執行該習得的行為;此外,可將故事告訴不同的對象,使兒童能將同一個社交行為類化予不同的對象;再者,可重寫故事,將相同的行為應用于相似的情境中。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