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覺統合及動作的訓練
1、感覺統合訓練與動作訓練的重要性
A、是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基礎:從皮亞杰認知發展的觀點來看。感覺統合失調所導致的問題:語言發展遲緩,社會交往的障礙,情緒障礙、注意力渙散的問題,這些與自閉癥都是類似的。自閉兒通常存在感覺統合的方面的問題。
B、增進動作技能,增強自信,激發動機,有助于其融入伙伴之中。
2、具體做法:
平衡的訓練:平衡臺、拍球、蕩秋千(家庭如何進行蕩秋千,用被單)、旋轉,走平衡木,走路邊的石條,獨腳凳。
觸覺訓練:按摩(用質地不同的布進行按摩,訓練其觸覺辨別能力,改善情緒,增進親子情感(關于依戀的理論,哈洛的實驗說明觸覺對發展兒童的依戀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滑板的訓練:自制滑板與游戲相結合,是機體覺.運動覺的綜合訓練。
視覺的統合訓練:拚圖訓練、看圖片 、識別事物之間細小的差別。
動作訓練:分為粗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訓練。粗大動作:蹦跳(蹦蹦床)、雙腳跳、單腳跳、騎小自行車、兩輪的滑板車;精細動作:串珠、寫字、畫畫等結合在一起。
感覺統合和游戲的訓練最好結合游戲進行,這樣兒童有興趣。有利于激發他的動機。從強迫進行到自發地進行。如在滑滑板的時候,讓他假裝學開汽車。還可以同其他的活動結合在一起進行,如搭積木,可以讓他搭了街道以后,在中間滑,假裝到什么地方去,假裝上車,假裝下車。這樣也可以發展他的想象性游戲。
3、具體項目:
1、用剪刀,沿著線剪紙;穿插有關剪刀功能的對話,問:“你用剪刀做什么?”;答:“我用剪刀剪紙”。
2、積木模仿。積木仿搭。積木仿搭和語言訓練和游戲結合在一起。
3、練習拍球
4、剪圖片、穿線板。
5、
二、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基本的技能就是應用行為分析)
1、 吃飯的訓練(由易到難,拿調羹、用孩子喜歡吃的、不容易掉落的東西,這樣比較容易成功,做完成這個動作之后吃到喜歡的食物,使吃飯的動作得到強化;吃稍容易掉落的、但孩子喜歡吃的東西,難度增大;吃雞翅的訓練、吃鱔魚的訓練、吃帶魚的訓練;用筷子的訓練:容易夾的東西)
2、 穿、脫衣服訓練(扣、解紐扣的訓練)最好從夏天開始,衣服少,容易成功)
3、 上廁所的訓練(學習站著小便)
4、 刷牙、洗臉的訓練
5、 會自己坐在椅子上讓人理發(已經掌握)
6、
7、 生活習慣的訓練(吃得快、穿得快)
定時器的運用。斯金納的強化原理。
三、認知訓練
利用一切可能的材料:圖片、實物、、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日月星辰、花草樹木、生活情境。
1、注意力訓練.注視對方的訓練在任何時候都要進行。
2、數字符號1——10,并開始讓其理解數字1、2、3、4的含義
3、理解“大”與“小”的含義;
4、理解“厚”和“薄”的含義。接受性指認、理解性表達。用實物進行,如書、
5、理解“冷”和“暖”、“熱”、“燙”的含義。與實際的感覺結合起來進行。
6、顏色的指名辨識。材料色紙,先接受性理解,指,后表達,再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如紅綠燈的辨識,紅綠燈的含義,結合起來;找特定顏色的衣服和彩筆等。
7、理解“長”、“短”的含義。
8、方位詞的理解與表達:“哪里”、“在里面”、“在上面”、“在下面”。
要求回答“***在哪里?”、“在盒子里、在盒子上面、在盒子下面”,以椅子為參照物,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如何將孩子喜歡的東西藏起來,告訴孩子東西的方位,讓他去找,要有意識地運用到這些詞,以加深他的理解。促進其運用。
9、方位詞“東、南、西、北”的理解與表達。結合太陽的位置和特定的場景來教。太陽落山時,太陽在西邊;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中午太陽在南邊。先讓其理解、指認方位?!爸钢笘|邊”、“指指西邊”、“指指南邊”、“指指北邊”,如果孩子正確指認,就給予強化。 然后,在正確指認方位的基礎上進行方位的表達訓練,“哪里是東、南、西、北邊?”結合一些固定的事物的位置問,“電視塔在東邊還是西邊?”(在東邊),“金盛百貨在東邊還是西邊?”(在西邊)、“金潤發在南邊還是北邊?”(在南邊)、清江花苑在南邊還是北邊?”。然后,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方位詞的理解和運用。如在馬路上走時,就有關方位進行提問,要從簡單到復雜地進行提問,如“我們朝……邊走呀”。理解“周圍”這個方位詞的含義,要求孩子在桌子的周圍走一圈,如果做出正確的動作,就說明他理解這個詞的含義。然后,進行變式,加深其理解,促進泛化,如在房子的周圍,樹的周圍,廣場的周圍等。
10、分類:(1)形狀分類:用積木塊“把正方形放(三角形、長方形)在一起”;
(2)顏色分類:“把紅色的珠子放在瓶子里,把藍色的珠子放在盒子里”。(顏色分不太清楚,形狀已經區分得比較清楚)
(3) 事物分類;吃的、穿的、車、船、飛機(客機、直升機)、水果、動物、蔬菜的分類。先用實物、圖片、詞語。
11、理解“相同”與“不同”。一開始用配對的方式進行,把一樣的放在一起,請“把兩塊相同的積木給我”。
12、認識錢的面額。(認識一塊錢的硬幣)
13、(四歲十一個月時)詞和物地配對游戲:讓詞的卡片貼在相應的物體上,主要利用家的物體;為增加游戲的有趣性,也可以寫一些人物的名稱,讓他去貼(如奶奶、媽媽等)
四、語言能力的訓練
(一)總的原則:
1、定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能力,確定訓練的起點?;驈囊艄濋_始,或從詞開始;
2、練兒童有用的語言,讓其感覺到語言是有用的(不要背唐詩,《三字經》之類的東西,這些是錦上添花的東西,自閉兒需要的是雪中送炭,需要的是基本的溝能能力)
3、語言訓練與各種其他訓練,特別是認知訓練、社交訓練相結合。這里要注意,認知和語言應當結合在一起。認知是語言的基礎,語言是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語言的發展反過促進思維的發展。
(二)我在語言訓練方面的一些做法
1、如何讓我的孩子開口:第一個字如何教的,教的第一字是“要”,為什么要選擇教“要”這個詞呢?因為這是一個功能性很強的詞,兒童一旦掌握以后,就可以用來表達其需要,這可以讓其體會到語言是有用的,是可以用來滿足需要的工具。在教的時候,首先要激發動機。我的做法是,在給他吃他最喜歡的東西之前要他說“要”,反復地說“要”,一開始不肯說,不??摁[,很是激烈,我們的挫折感很強,也很絕望。這一過程大約有十幾天時間。很多自閉癥兒童有這樣的特點,你和他說的話,他沒有任何反應,但是在他的腦海里實際上已經留下印象,象錄音機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會自發地、 無意識地發出來。有一天他在那兒玩的時候,無意識地發出“要”、“要”的音節,其實此時,他完全是一種鸚鵡學舌式的重復性語言,而不是有意識的語言。我聽到以后,立即給吃他最喜歡吃的東西,不停地說“要、要”,每次他自發地發出這個音節以后,我都會立即給他吃他吃的東西。這么做的目的,一是強化他的發音,另外是讓他理解“要”這個字的含義。然后引誘他,給他吃喜歡吃的東西,要他說先說“要”,我先說“要”,他跟著說了,我立即給他喜歡吃的食物。然后他,這就逐漸轉變成有意識地說“要”。我在任何情況下,他有所需要的時候,都要他說“要”。這樣,他就逐漸理解了“要”的含義。
然后在此基礎上,擴展、分化。擴展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就是泛化,將所學到語言用到另外類似的情境中去;二就是擴展句子結構,使表達更精確。我在教他要之后,注意分化。在他想吃的時候,我教他說“要吃”,在要玩的時候,說“要玩”。當然,要讓孩子理解“吃”和“玩”的含義。我開始先教他說“要吃”,結果,他就泛到在要玩具時,也說“要吃”,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認為他不理解“吃”這個詞的含義。然后教他理解“吃”這個字的含義,(用形象化的方式來教,這一點是無論是教語言、教認知,都是要注意的,因為自閉兒長于通過視覺進行學習,而拙于聽覺材料的學習,其實對一般的兒童也是如此,只不過自閉癥兒童特別突出罷了)。教他要“玩”的含義,然后,教他在要吃時,說“要吃”,在玩的時候說“要玩”,這樣就分化了。分化導致表達更加精確。分化就是在略有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表達方式。
句子結構的進一步擴展,“要吃”會說以后,我就加入主語,在他想吃時,要他說“我要吃”;要玩的時候,說“我要玩”,這樣就變馬一個主謂結構的簡單句了。表達就更精確了。在這個主謂結構掌握以后,就進一步擴展加入賓語,“我要吃***”或“我要玩***”這樣表達就很精確了,語子結構就擴展了。思維也完整了。
2、人稱代詞“誰”的理解與表達,用相冊里面熟悉的人物如爺爺、親婆、姐姐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姑姑來發問。
3、人稱代詞“你”和“我”“他”的理解與表達。問:“你在做什么”,答“我在***”;“我在做什么?”:“你在****”。
人稱代詞“你”、“我”的理解與表達是自閉兒語言發展和訓練的瓶頸,是困難最大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同兒童的自我意識和理解他人所知、所思、所想能力低下有關的。所以治本之道在于發展其自我意識和理解他人的能力。這是需要日積月累的。我的孩子人稱代詞的混淆有大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4、發音練習:輔音:“D、T、L”的發音練習??谛脱菔?,講解。這時針對我兒子具體情況而進行的訓練項目。因為他這幾個音節發不清楚。
5、理解“看見了沒有?”并準確回答。(基本理解)
6、用手指指:聽從“***在哪里,用手指指看”這一指令,并做出相應的動作。
7、所有格人稱代詞的理解與表達。問“這是誰的鞋子(衣服、書)?”答:“這是***的鞋子(衣服、書)”。(基本掌握)
8、會說:“不知道”。
9、提問:“這是什么?
10、理解并運用“和”的含義。用他感興趣的東西讓教其表達。
11、能回答“你有什么?”,學會說“我有……”
12、學習發問:“你叫什么名字?
13、學會發問:“……在哪里?”,然后根據回答取物。
14、在問到不了解的問題時,回答說“我不知道”,并提問“這是什么?”、“這是誰?”、“這是什么地方?”。
15、方位理解:上、下、前、后、左、右、旁邊、周圍、附近。用形象化的方式來教。一開始是結構化的,逐漸到開放的實際的生活情境。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坐車時,告訴孩子前門上車,后門下車;上車以后,坐前后的位置,可以問他:“爸爸坐在前面還是后面?”媽媽坐在前面還是后面?還可以變換方式問:“爸爸在哪里呀?”,媽媽在哪里呀?”(開始時,輔助他作出正確的回答,逐漸過渡到獨立地正確回答。及時給予強化)。騎車時,“媽媽在哪里?”(答:媽媽在后面。)我們在哪里?(我們在前面)
16、聽故事:聽簡單的故事,然后提問。提問的五個要素,“這是誰呀?”,“在哪里”、“在做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問題要簡單,
17、看動畫片,從簡單到得復雜。一開始可以看《天線寶寶》之類簡單、易理解的片子,天線寶寶有一個好處,是給嬰兒看的,教嬰兒語言的,場景較為單一,相同的詞語反復出現,人物老是四個,變化不多,很適合自閉癥兒童。自閉兒喜歡重復的東西,和嬰兒接近。小孩子看動畫片有一個習慣,反復看同一個片子,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他不能完全理解內容,所以要允許他反復看。一旦看懂了,他就不會反復看。我的孩子看《天線寶寶》只看了一遍就不看了,因為很簡單,他完全能夠理解。接著看一些生活化的,如《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就很好,充滿生活場景。這個片子復雜一些,他就反復看了好多遍。當然在看的時候,我給他一些講解,可以通過暫停的方式,對一個小的段落進行講解,加深他的理解。并進行一些簡單的提問:誰.做什么、在哪兒、如何這些提問。我的孩子從《大頭兒子頭》爸爸里面學到不少語言,并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接著看一些像《聰明的一休》、《寶蓮燈》之類的東西。
自閉兒普遍不喜歡看動畫片,原因在于他不理解其中的內容,一旦理解了,他就喜歡看了。所以,讓孩子看動畫片,要從簡單到復雜,要著眼于理解。所以,對日常生活場景的理解,對人的認知、社會生活的參與和理解,會促進孩子對動畫片的理解,如果動畫片再現了他所經歷過的事,他就會有興趣。
18、看、聽、講故事??垂适?。動畫性質的VCD,是很好的聽故事的教材,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因為我們知道自閉兒的孩子長于視覺學習,而短于聽覺的學習,所以看、聽同時進行可以幫助其對故事的理解。另外,可以利用不同類型的故事版本結合起來,幫助訓練自閉兒的聽覺性注意,同一個故事,有有畫面的VCD版本,也有純語音的磁帶版本。我的方法是,先用VCD版本,讓孩子充分理解之后,再讓孩子聽磁帶,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聽覺注意和再造想象能力。也能體會聽故事的樂趣。
在看、聽故事的基礎上,讓孩子嘗試講故事。自閉兒的記憶能力很強,有時故事內容會成為其自言自語的內容。那么,要引導這種自言自語成為一種自覺的、有意識的講故事。我的孩子聽了故事以后,就會講《小兔子乖乖》從頭講到尾。就讓他講給我們聽,只要開講就給予強化。他能從頭講到尾。另外,自言自語通過引導可以轉變成對話,家長可以就有關故事的內容進行發問,誘導其回答。
聽故事的另外的方式是看圖書。
看VCD可以和假想性的角色游戲結合起來。由于VCD形式的故事有動態的畫面,孩子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其形成表象,因此,家長可以在孩子熟悉
內容之后,能完整熟練講述故事內容之后,可以同他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加深他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理解人物之間的關系,學習對話。我的兒子在會講述《小兔子乖乖》之后,我們就進行角色游戲,(受李吉林老師所說的課本劇的啟發),他扮演小兔子,他媽媽扮演兔媽媽,我扮演大灰狼,再現故事中的場景。
19、交談訓練:要結合實際生活,先是有機構的、有固定主題的交談,慢慢地隨著生活的豐富,進行半結構化的交談;最后,逐漸過渡到完全開放的無結構的談話。這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20、訓練聽語言。我的做法時,給孩子講孩子自己一天所經歷的事情,做到了什么地方,做什么,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這樣,就可以讓孩子理解你的語言,如果能夠理解,他就比較有興趣聽。
五、社會交往技能的訓練
理解他人情緒、思想和意圖的訓練。
關于兒童的認知發展,有一個理論叫做心理理論(the theory of mind),這個理論認為,兒童有理解他人所知、所思和所信的能力。美國有個心理學家叫萊斯利,他提出一個假設,這種能力是一種獨立的功能模塊,兒童時期存在一個關鍵點,這種功能模塊會突然打開,也就是說,兒童在4歲左右,理解他人的所知、所想、所信的能力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他對自閉癥兒童作了大量的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兒童沒有這種能力,或者這種能力發展處于很低的水平。由于沒有這種理解他人所知、所思和所信的能力,導致自閉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十分低下,無法進行正常的溝通。
應該說,我的孩子同樣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于是我設計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設計一些故事,來訓練他對他人心理的能力。
A、訓練其理解他人意圖的能力
例如,我在洗澡間拿著毛巾和香皂,問孩子“爸爸想要看什么呀?”,(如果他不會回答,就輔助他回答說“爸爸要洗澡”;逐漸過渡到獨立地回答這個問題。
早晨,我拿著背包和書,準備出門時,問“你知道爸爸要去做什么嗎?”;
我坐到電腦前面,問他“爸爸要做什么?”(答:爸爸要打電腦)。在作出正確回答之后給予及時強化。
B、訓練其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情緒的識別和理解。
命情的命名,給出一些表情圖片,教他理解情緒。給他看一個人在笑的圖片,問他這個人怎么啦?(高興);給出一個人有哭的圖片,問他這個人怎么啦?(傷心);
利用孩子的情緒狀態,告訴他此時的情緒是怎么樣的。例如,他得到一個很喜歡的玩具時,如果他表現出很高興,就讓他表達我很高興;有時故意在他玩正開心的時候,將他喜歡的東西拿走,他會生氣,哭,就讓他表達說:“我生氣了”,說了以后就將玩具還給他,以進行強化。
訓練者做出一些表情,讓孩子識別。有時,我和他爸爸的書的找不到,到處找,作出很焦急的表情,讓他注意,問他爸爸的書找不到了,很“著急”。這是情境式的訓練,接近于日常生活情境,這樣學來的東西,比較容易理解和遷移。
作出捂著肚子很痛苦的表情,讓孩子猜是怎么了?(病了)
當然要注意,一開始不要情境不要太復雜,開始時情境如果太復雜,自閉兒就容易分散注意,而且不能理解太復雜的情境。所以,一開始要很強的結構化,逐漸過渡到自然的情境。
C、交往能力的培養
創造交往的環境,利用一切機會教孩子進行交往。與家人、親戚、朋友、社區人員進行交往。
1、 模仿小朋友的動作;
2、 模仿小朋友的語言
3、 用錢買東西“會說阿姨給你錢”、“謝謝”
4、結合日常生活進行;模仿小朋友的動作、打招呼?!霸缟虾谩?,“晚上好”、“老師好、老師早”、“老師再見”、“晚安”。每天堅持進行。習慣成自然。
5、共同游戲: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建筑游戲、角色游戲
6、如何招呼他人,引起他人的注意。
7、如何發起話題
8、 如何發起游戲
9、 如何展現玩具
10、 如何邀請小朋友
11、 (四歲十個月)買東西:給爸爸買報紙。先在家時練習,爸爸假裝是賣報紙的叔叔,然后練習買報紙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對話。
12、 (四歲十個月)玩摸迷藏的游戲,先講清楚這一游戲的規則,要點是告訴不可以出身,因為小孩子呀自閉兒通常是自我中心,不理解自己出身別人就能發現自己的道理。通過這一游戲可以讓孩子理解這一點。
13、 (四歲十個月)做操的游戲:讓孩子做老師,喊口令,“立正、稍息,向后轉、向左轉、向右轉)父母做學生,或者輪流做老師和學生。也可以找一些小朋友和他一起玩這個游戲。
六、與入學相關的訓練
七、綜合性訓練
在實際生活中,上述六個方面并不是截然分開的,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要在上述有針對性的單項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性的訓練。
如購物訓練:需要識別想買的東西、認識錢、知道錢的作用、需要語言的溝通。
消除不良行為“老是說電視塔”,用事前告誡他不要說,證明有效果?;鞠@一不良行為。要正確理解一些刻板行為,有些刻板行為可以作為強化物。有時將他喜歡的東西藏起來,
關于不良行為,不給予強化,并將其轉變成適應性的行為。如對電視塔我兒子特別感興趣,我就用相關的東西來引導他,教給他一些相關的知識,“如電視塔高高的”,晚上電視塔上的彩燈亮了,告訴他“電視塔上的燈亮了,很美麗”燈滅了以后,告訴他說“電視塔上的燈滅了”??梢砸龑此膱D片,告訴他塔的名稱、質地,發展相關的語言。 如給他買東方明珠電視塔的模型,玻璃做的,和金貿大廈在一起的,有彩燈的,他很喜歡看。就告訴他這是“東方明珠電視塔”,開彩燈以后,問他:“燈亮了沒有?”,(答:燈亮了),關了以后問他“燈怎么啦”,(答:燈滅了)。告訴他這個模型是用玻璃做的。還在網上下載一些塔的照片,如蘇州的虎丘塔,比薩斜塔,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告訴他這些塔的名稱,并利用這些他感興趣的東西進行一些簡單的對話。
并利用這些他喜歡的東西進行句型訓練,教他“我喜歡……”、“我有……”這些句型。爸爸問:“你喜歡電視塔嗎?”,(媽媽提示:“我喜歡電視塔”,孩子仿答:“我喜歡電視塔”);及時強化。爸爸問“你有什么?”,媽媽輔助問答:“我有電視塔”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