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加入啟慧中心有二個多月了。在參與了從未接觸過的特殊教育的行業中,使我感觸很深。在中心領導的指導下,參加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開設的家長和老師培訓班,使我從幼兒教育到特殊教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剛接觸自閉癥兒童時,真的很不了解,也很困難。跟正常兒童相比,自閉癥兒童缺少許多童趣和快樂;他們存在多種心理、社會、情感、語言、思維、感知覺等廣泛性發育障礙,所以加入到特殊教育的領域里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它要比正常的幼兒教育,常規教育需要更大的耐心、愛心、細心、恒心。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通過這段時間(二個半月)與自閉癥兒童的接觸,了解、認識后,覺得每個自閉癥兒童發展障礙都不盡相同,他們存在各自的缺陷和特點;但大多數自閉癥兒童都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和愿望,他們不會通過與人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快樂,他們生活在屬于自己的世界里——沉默、孤獨、甚至會排斥他人;所以我覺得自閉癥兒童在特殊教育中兼容集體常規教育很重要。這不僅使自閉癥兒童在接受特殊訓練中得到技能轉化,學到與正常兒童一樣能夠完成的技能,增加一些常規教育,使他們學習一些基礎技能、實用技能、社會技能,為將來的進入全面教育做準備。 如:啟慧中心為孩子們創設的集體教育課,做早操、音樂課、美術、游戲等這些兼容教學,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孩子們都有初步成效的改變。通過做操,可以訓練大小肌肉的力度,動作協調,提高模仿能力,也能改變兒童對人,對物有了新的認識,增強對活動的興趣和與人交往的愿望。又如:上集體音樂課,最初孩子們坐在一起上課時,他們表現得很不愿意,有的捂住耳朵,有的坐不住,有的在發呆,有的在發脾氣。無論我用什么豐富的表情,生動的語言,美妙的歌聲來吸引他們,他們都沒反應,不理解,很不接受,活動中沒有互動、沒有交流、好象在“對牛彈琴”他們很木訥、很茫然。經過艱苦耐心的引導、手把手的教、培養和渲染,我發覺孩子們慢慢能夠接受、甚至喜歡上音樂課了,雖然他們大多數有語言障礙,不會模仿唱歌,但他們會跟著拍節拍,做動作并且初步有目光的交流、肢體語言的示范和活動氣氛的互動,孩子們也會手拉手做游戲。 例如:榮毅小朋友,剛進中心時有很多不良的行為,經常發脾氣、撞頭、摔東西、排斥別人,也不會用語言、動作來表達自己的需要。通過集體活動和其他訓練活動后,發現他開始慢慢能接受別人,不怕生,逐步模仿說話、唱歌、做動作、他的不良行為在潛移默化中轉變了,現在他很喜歡集體活動,主動性很高。 有如:小暉小朋友,他是一個語言障礙又很多動的孩子。剛上音樂課是,他對聲音的刺激反應很大,一聽到琴聲、歌聲,他馬上捂住耳朵,坐不住,到處亂跑、哭鬧等不良行為都表現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他能安靜坐下來聽老師彈琴、唱歌了,并且會跟著拍節拍、做模仿動作,自我控制能力有改善,有了目光接觸、交流、會用動作表達自己的需要。 添添小朋友性情比較溫和,但對什么事情都沒興趣,活動是總是懶洋洋的。沒有反應、活動量少、主動性都很差,經常有自言自語的習慣,且腳、手等大肌肉活動力度不夠。他對“一對一“訓練很反感,對集體活動比較有興趣,他喜歡和小朋友們在一起聽音樂、做模仿操、做游戲,他表現很專注、很快樂,愿意跟著做模仿動作,學會拍手、彈跳等?,F在自己上下樓梯,不用他人協助,自言自語的現象減少了。 通過這些集體活動,不僅使自閉癥兒童能建立一種與人溝通、交流的愿望與動力,也能培養他們勇敢、堅強的性格,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將來適應正常豐富的生活和接受全面的教育做好準備。所以,我認為兼容教學在特殊教育中有很重要作用。這不但可以改變“一對一”的孤獨教學模式,而且能為自閉癥兒童將來融入社會過集體生活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