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原則:多注意孩子的正向行為,只要孩子愿意配合進行活動,就(利用口語、物品、活動)進行增強。
例:跟我GIVE ME FIVE,(孩子跟著做),哇!你跟我GIVE ME FIVE很棒。
注意事項:
1.要先建立你和小朋友的默契
最簡單的建立默契方法就是請小朋友幫你完成一件簡單的事,如拿東西、握握手,擊掌(give me five),再立刻給予口頭贊美(增強)或是他喜歡的東西、活動、食物(微量)。
2.活動開始進行中
每個活動前盡量跟小朋友說明活動內容:(將活動行程結構化)如:下一個活動是樹葉拓畫喔,或是等一下我們就要吃午餐喔!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也可以跟孩子說明今天的行程。注意留心孩子的需求,如:天氣的變化-衣服增減;喝了不少水-上廁所?;顒舆M行場地的廁所在哪里?并盡量變化增強物的種類:餅干、果凍、巧克力等等…,物品類:孩子喜歡的東西,如車子、玩偶等等…,活動類:搔癢、模仿動作、跑一跑或是他喜歡的活動。
3.多用眼睛觀察“行為”,并注意孩子的正向行為
在很多情緒或問題行為發生時,一定都有原因或是孩子需求無法被滿足,注意孩子正在傳達什么信息給我們。
因為通常對沒有口語能力的孩子,一旦表達需求無法被滿足,哭鬧的行為就容易發生,家長千萬不要一味地制止情緒所引發的行為。如:小朋友早上衣服穿太多,偏偏中午熱,可能心情就會不好!或是肚子餓了,偏偏午餐時間還沒到,心情也會不好或是肚子餓了,偏偏午餐時間還沒到,心情也會不好,多用眼睛觀察他們,試著了解一個行為背后的原因。
4.問題行為與注意力的轉移
減少“不要”或是“不可以”等負面的語詞
如:“不要”摸小雞雞可以改成“來,手放后面喔(可以加手勢提示)” 孩子大多都會玩GIVE FIVE的擊掌游戲,注意孩子完成之后給予增強(口頭、肢體、食物、物品),接著轉移其注意力,孩子愿意與你互動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喔!
如果真的出現情緒行為,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a.轉移注意力,如轉移對原因的注意,見以上第四點
b.移開刺激物,或是遠離刺激物的范圍
c.忽視法:有時小朋友只是借著哭鬧告訴你,他不喜歡這里,家長堅定地讓他了解這樣沒有用
d.口頭的暗示:可以跟他說,我給你躺十秒鐘,十秒鐘后要起來(如果躺在地上)
5.家長應有的態度:
不要讓小朋友離開視線,安全第一。
勿濫用原級增強物,以免有厭膩感(可將增強物分成細小的單位,例如:一小個果凍、10分之一的洋竽片)。要主動接觸、探索,可以在與孩子接觸的之前思考可以與他進行什么互動?例:孩子喜歡玩車子,試著加入孩子的游戲,
步驟1 家長說:可以借我玩一下車子嗎?
步驟2
(1)如果孩子愿意分享,馬上給予口頭或社會性增強:謝謝你借我玩車子,帶領其他孩子與他一起玩。
(2)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出現攻擊或哭鬧的問題行為,可利用孩子其它的增強物進行交換。
如:拿這個跟你換,接著再換回來,引發孩子互動的動機??梢杂纱嘶顒咏⑴c孩子的關系。
多給小朋友選擇的機會,不要家長自己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由活動來觀察孩子的特征(對一日游來說,觀察學習是很好的機會),千萬不要心急,改變孩子的行為以及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千萬不可以灰心。
記得隨時讓自己抱著一顆愉快的心情與開朗的態度,孩子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個體,家長自己也要保持赤子之心!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家長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