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行動上應怎么做呢?
一、尊重兒童
教育工作的偉大之一就在于它能塑造人,而人都是有主觀能動性的,無論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只是發揮的程度和方式有差別,因此不可能像其他“塑造物的行業”(如鑄造、紡織等)那樣“任生產者擺布”。兒童是發展的主體、教育的主體,尊重他是必須的、必然的。尊重兒童主要是尊重他的需要、現狀、發展規律、自身文化等。比如特殊兒童他們幾乎都是腦發育不良,他們因神經系統的缺陷導致學習能力低下、學習動機缺乏、這是客觀存在的,無論教育者多么盡心盡力也不可能改變某些事實,因此,設計適合他們的發展的目標、課題、環境才是對他的真正尊重;而合理的課程設置避免了孩子因為達不到要求而造成的巨大的學習壓力。
二、理性地關注幫助。
1、 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心態、學習現狀,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要多觀察孩子的行動;
2、要了解孩子在學校以外環境的情況,盡量幫助孩子調節來自家長方面的壓力或者其它壓力。
三、冷靜地策劃應對。
特殊的孩子有正常人的需求,但由于表達能力欠缺,因此會用一些奇異的方式表達,我們要冷靜的分析孩子的行為,巧妙應對,慢慢教會孩子正確的表達方式,避免孩子因為自己有需求而得不到別人理解而有壓力。
四、給孩子適當的預告
孩子不會安排自己的事情,我們要提前給孩子一個預告,比如:告訴孩子下一步將要做什么特別是一些新的課題,我們在學習前要提前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幫助他把現在將要做的事情和以前的經驗聯系起來,并且能夠過渡到一聽到預告就能自己操作。有了預告,孩子就不會因為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感到迷茫而有壓力。
五、恰當的輔助
特殊孩子不像正常孩子一樣一個指令就幫你完全搞定,因為他們缺乏“聯系”的能力,不懂安排自己的一切,我們在對待他們的時候要進行恰當有效的輔助。比如:孩子做不對的時候可以及時提醒孩子做錯了,讓他想一想應該如何做,而不是急著罵孩子:教過了,怎么還不會呢?因為孩子可能是會的,但是就因為你一急,他一緊張全忘掉了,這時候是我們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發揮,我們的情緒帶給了孩子壓力。
四、穩健的心態表露。
只要孩子在認真做事的時候要及時表揚,在使用不同玩教具的時候教會孩子創造力,我們要讓孩子在創造的過程中感到快樂,別在“結果”上與孩子過多計較,因為我們要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孩子快樂了就會自然而然跟你學,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是緩解學習壓力的好途徑之一。
五、給孩子交流的機會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手勢、眼神,肢體語言等,對一些不會說話的孩子,我們常常習慣于給孩子指令,讓孩子完成,孩子因為無法用語言溝通而不得不去服從;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見,雖然孩子表達的方式也許是哭鬧,。。。等等一些我們認為不好的行為,但是孩子宣泄過后就會靜下來,就像我們大人一樣,我們需要調節的時候會有一些情緒但是我們懂得思考,知道如何調節,孩子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我們要在觀察到孩子的這些行為猜測他的需求,幫助他、教會他正確的方式,讓他學會表達,讓他有成就感,壓力就會遠離。而對一些功能較好的大一些的孩子,我們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可以通過詢問、商量的方式了解他們的需求,避免了強加給孩子一些東西而造成孩子有壓力。
教孩子應該是越來越喜歡學習,如果發現孩子緊張,好動,走神,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情緒,是否自己也一樣?或者重新考慮下課題的設置是否超出孩子能力的范圍。
- 發表跟帖
- 相關文章
- 熱門文章
- 圖文資訊